曲子:IPO取消审核是建立投资者市场的关键

2012年10月31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在中国却有点名不副实。2002年,中国GDP刚突破10万亿,今年预测GDP将达52万亿,也就是说,过去10年,中国的GDP增长了5倍。而股市却从2245点跌落到目前2000-2100点之间,10年间中国股市投资收益居然为负数。

    但是10年间A股完成了去泡沫,也即价值回归。10年前A股沪市2245点对应的市盈率是40倍以上,而现在2000点之上是11倍左右。也就是说,股市要比以前健康一些。

    从产生至今,A股一直被定位于融资市场,但是股市本身应该是投资者的市场,或者说,应该是由投资(者)选择和决定融资(者)。因为作为公司的融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所以世界上任何股市都严格要求融资者信息真实和完全披露信息,而不会要求投资者这样做。

    而当A股被“定位于融资者市场后,投资者就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了,股市的基本机制也就被扭曲了。因此A股一直就被称作“圈钱市”。如此,作为投资者的股民总是伤痕累累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要把股市“设计”成融资者市场而不是投资者市场呢?是因为政府主导了经济和股市,由管理层审核或审批决定谁能上市,而不是由投资者或者说市场自己来决定。

    今年以来,市场对股市扩容加速颇有微词,并认为是高速扩容导致了A股“熊冠全球”。不可否认,过去20年中国股市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到今年6月底,A股上市公司已达2444家,市值达22.6万亿元,排名世界第三。中国股市发展20年可与美国发展200年相媲美。

    但若横向比较一下美国的相关数据,结论或许会有些“意外”:去年年底美国GDP为15.06万亿美元,中国是7.3万亿美元(今年会达到8.2万亿美元),接近美国的一半。同样去年底,美国证券化率(股票总市值/GDP)为110.5%,中国仅为51.5%。而截至今年5月底,美国股票市值为16.68万亿美元,中国A股为3.76万亿,仅是美国的四分之一。

    这表明我们的经济性质和结构是存在问题的,看看国企与民企的上市比例就会明白这一点。而从A股的“可容量”对比GDP总量来说,股市扩容速度显然是不够的,至少对民企是远远不够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上市权的“前置审批”上,也就是说,这是审核者和融资者“说了算”的市场。

    笔者认为,取消IPO审核与股市扩容无关,因为:第一,从股市可容量与上市资源来说,目前全球还没有哪个国家拥有如此丰富的上市公司或资源,这是中国经济之福也是股市未来灵气之所在;第二,如果将IPO审核制改为备案制,投资者自己会对公司进行筛选,而不是“被做主”去投资国企股及等待注入资产的ST垃圾股;第三,股市涨跌与扩容无关,因为投资品定价机制是投资者对未来收益与风险的预期,与供求关系无关。

    因此,笔者认同郭树清的惊天一问:IPO不审行不行?若IPO能取消审核,A股将彻底改变为投资者市场,国企与民企谁能上市、谁能得到高溢价、什么产业能得到资金支持,将全由市场决定,这对中国股市和经济而言非常关键。

    过去十年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十年,但对股民而言是最糟糕的十年,这都源于股市的定位及相关制度。相应的改变已经来临,证监会已经取消和调整了32项审批项目,IPO取消审核应该就只差最后的“临门一脚”了。(曲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郝金刚:IPO嗜血不停,股指阴跌不止


股市期待监管者注入信心


再融资审核权下放 还要另加“三把锁”(图)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