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州城管房叔”要变身“房管”?

2012年10月12日 09:51   来源:东北新闻网   逍遥政客

  日前,网民上传网帖,以广州市房管局房地产档案馆制作的《个人名下房地产登记情况查询证明》,曝光了广州番禺城管分局政委蔡彬及其妻儿名下的21套房产的清单。番禺区纪委称:经查,蔡彬家庭房产数量与网帖所列数量基本一致,现已被停职,对其财产来源正在进一步调查。(10月11日新华网)

  21套房,他怎么就成为了“房管”?要知道一个小小处级干部,双职工家庭,还不包括名下另有两处几千平米的厂房,这严重超出了民众的心理底线。先有陕西的“表哥”,后有福建的“表叔”,现在“房叔”出世,为何一个个官员以身试法,不知收敛,恐怕始终心存侥幸心理,也太低估了舆论的力量,俗话说的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有了钱还不够,有房有车仍然不够,要有好房、多套房,而且房屋可以升值,可以体现身份地位,也可以炫富,让别人羡慕嫉妒去。如果房产都是由自己和家庭的合法收入购买,那民众也完全不会有什么意见,这是他的能耐,是个人应得的,但现在看来正常途径是不可能了,钱和房产都很可能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更加侵占了国家土地资源和人民有限的住房。

  笔者认为,首先,住房始终是民众生活的必需品,政府不一定能保证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但是应努力保障每一位居民安居的权利。其次,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还亟待完善。可以说,正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缺位,客观上造成了对官员贪欲的放纵。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及完善,将对吏治监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政府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进而推动反腐廉政进程。只要官员财产真正的公示公开,继续加强监督,我们的社会就会回归正道,未来才大有希望。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