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近日报道山东济南创造了城市管理的“济南模式”,让城管回归“为人民管理城市”。值得称道的做法首先是“西瓜地图”,济南城管在夏天到来之前,先对西瓜产销量进行调研,再在市区内划出455个临时卖瓜点,供瓜农面前申请。这样一来,瓜农、市民就能有序买卖西瓜,大街上也干净多了。济南城管还推出了“便民自行车地图”、“便民报摊地图”、“公厕地图”、“百个周末蔬菜临时直销点地图”等创举。有媒体发表评论称,城管从现有的“管理者”本位到服务者的转换并不容易,最大的难点可能在于“去利益化”。
单从某些具体行政事务的履职效能来看,城管要比其他一些政务部门做得更好。这也是许多地方城管贪污受贿等腐败案件高发、粗暴执法频频引爆舆论背景下,这些地方的主政者仍然信任城管部门并推动其职权扩张的根本原因。那么,为什么一些行政事务被列为城管之外的政府部门的职责时,效率低下,而归总到城管之后,“执行力”立马会发生转变呢?
从国家部委层面到地方的多次机构改革,和地方设置城管,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部门职责确立和履行中涉及太多具体利益关系有关,影响了政府效能履行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因而机构改革裁撤、整合、新设一些部门,与设置城管的考虑都是一致的,就是为了打破既有利益关系,让局部的、小团体的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但问题是,无论新旧,政府部门履职方式、权力运行过程并无改变,也实质上不接受外部监督,因而会很快的形成新的局部型利益关系。
城管之所以履职有效,就在于它的职能来源于多个部门,整合并形成新利益关系的进程要慢一些;然而近年来城管贪腐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职能权限得以大大扩充的城管部门也开始出现跟其他部门类似的低效状态。种种迹象表明,至少在一些城市,城管部门已经推动形成了其主导下的利益关系格局。
要让城管从管理者本位转向服务者,难点在于去利益化。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那么无论是城管的济南模式,还是其他能见一时之效的模式、做法,都很难持续稳定的发挥作用,反而可能让先前的“标兵”在荣誉光环下,在利益关系中越扎越深。
在笔者看来,要让城管以及其他部门权力运行、职责履行与利益脱钩,步入去利益化进程,首先应重新梳理政府部门的职能职责体系,在人大及其常委会、公众舆论平台、管理对象及其行业协会等层面深入探讨具体职能职责对应的管理关系,找出可能发生利益关系及不当利益传输的环节,为职能职责体系打上必要的“补丁”。其次,从人财物环节控制城管等部门履职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实现部门各项支出及其明细账目的公开,让部门人员编制及各岗位人员职责等悉数公开,如果确因人手、编制双不足而必须聘请辅助岗位工作人员(临聘人员)的,临聘人员招录人数、岗位职责、管理关系等情况也应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第三,实现城管及其执法监督的广泛社会监督。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