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军训看病6000人次 体制岂能无动于衷

2012年09月18日 08:26   来源:钱江晚报   本期主持:高路

  军训,已然成为学生迈向新起点的第一课。日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届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列举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半个月前,他出席北京大学2011级学生军训结业典礼时了解到,两周军训期间,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

  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英洪波:大学生和病夫划等号,其实是国家社会的悲哀,当然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家长和学校唯分数至上,人为剥夺了孩子身体锻炼的机会,出现这些“温室里的小花”当然就不奇怪了。家长恨不能把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都做到极致,为孩子潜心学习创造最好的条件;学校恨不能把所有的音体美劳课程都剔除掉,专门学习文化课。也许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上去了,但其他方面的能力却下去了。如果衡量一下得失,就怕是得不偿失。试想,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这不就是一个废物吗?

  赵应昆:大学生军训问题的发酵,再次暴露了教育理念及内容的不足。教育要以培养健全的人为目标,对该目标有一个简洁而精辟的总结,即“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现实教育中,我们更注重“文明其精神”,在应试教育压迫下,体育名存实亡,分数成了学生与老师的唯一命根,至于旨在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大多沦为纸上谈兵。天之骄子,早沦为“天之娇子”—— 不知寒暑,不识稻黍,不知贵贱,不事劳作。虽满腹经纶,却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缺失了“野蛮其体魄”意识的教育,是跛脚的教育。

  金真:笔者认为,导致“孩子大学生”纷纷打退堂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教育对学生一直以来采取一种“抱着走”的育婴方式。这种喂哺式、育婴式的教育吻合心理学家Levy在1943年给所谓“过度保护”作的诠释。给予过多的接触、禁止他独立自主、将他“婴儿化”、再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加诸其身,在这种过度呵护的幼稚教育下成长的大学生,遇事时除了 “泪眼汪汪”、除了“逃之夭夭”之外又能做什么呢?

  体制岂能无动于衷

  鹤东云泽:既然专家们能把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讲得头头是道,能把家长的种种瑕疵批驳得体无完肤,为何不早一点下乡去,下到基层高中、初中、小学去,宣教自己的高论,并且动用自身及学术团体强大的影响力,游说教育主管部门改变学制和课程设置,让体育和美育更大份额地走入中小学教育?是专家学者和教育管理者们努力了收效不大,还是在守着自个的一亩三分地高谈阔论就事论事之外,就压根没做更多工作呢?教育者首先应该是受教育的人,孩子们用脚投票,用行动炫示被塑成的成长水准,或许在提醒每一个教育者,以更严谨谦卑的态度,来面对成系统的教育本身。

  陈爱兵:有道是“少年强则中国强”,以此观之,“6000人次看病”的军训无疑像一记警讯:如何切实提高青少年的体质,不让相关措施停留在纸面上?不仅拷问高校当局,更直指整个教育体制,以及普天下的为人父母者。

  以上观点均来自钱报网网友。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