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像张掖这样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只有通过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才能最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一、形成全社会重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导向是前提。文化建设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强化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担负起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使命。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要主动参与,密切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主力军作用,组织广大文化工作者多出精品,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只有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才能创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
二、夯实文化基层基础是关键。文化建设的根基在基层,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也在基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着眼于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在搞活基层、打好基础、加大建设上狠下功夫。要坚持强化基层基础,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把更多资源投向基层,把更多精力放到基层,把更多的服务延伸到基层,优先建设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设施,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热爱基层、服务基层的文化工作人员,多生产基层群众喜欢看、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构建完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打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基。
三、做实文化惠民工程是抓手。文化建设首先要突出社会效益,让最大多数人能够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抓手。要坚持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为民,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推出一批重点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和一些特色鲜明的文化节庆活动,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消除覆盖盲区、提高建设标准、改进服务方式、推动管理创新,让群众学习有场所、娱乐有阵地、休闲有去处,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文化阵地,以文化发展成果提升城乡群众文化幸福指数。
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动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领军人才作用和政府推动作用,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切实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积极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相融合,把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着力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五、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挖掘是基础。文化建设只有在共性中把握个性,在普遍性中把握特殊性,才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区文化建设的基础。要立足地方文化的特质、特点、特色,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深入挖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汲取合理思想内核,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辅之以科学化开发、市场化嫁接、时尚化包装、品牌化经营、科技化提升,使其成为世代传承的瑰宝和最具比较优势的文化要素。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展示、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其内涵,塑造其个性,展示其魅力,形成独具影响力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康 清 作者为甘肃张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