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是把“双刃剑” 央企“快慢”选择应有讲究

2013年06月17日 06: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早些时候召开的国资委经济形势通报会上,新任国资委主任蒋洁敏就向监管企业“烧”出了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利润增长要达到10%以上。

    在经济形势良好、企业运行顺畅的情况下,10%并不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数据。前些年,中央企业的利润增长大多在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但是,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还是不小的。

    问题是,既然国资委下达了这样的指标,对央企来说,就必须努力去完成。否则,就有可能影响经营者的收入,影响员工的收入,并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地位。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小、效益一般的企业,搞不好,还会成为被兼并的对象。

    于是,10%就有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既能发挥“紧箍咒”作用,使企业的内在动力得到较大水平的发挥,也能产生“腐化剂”作用,使企业、特别是难以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甚至该调的结构不调,该投的项目不投,该更新的技术不更新,使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等陷入新的困局。

    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并没有象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在生产经营上已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要我怎样”变成“我要怎样”。更多情况下,还是为了满足指标的需要、政府的需要、上级的需要,而不是企业的需要、市场的需要。

    最令人担心的是数字造假。因为,在数字上做文章,是许多国有企业的拿手好戏。就象前几年的规模扩张一样,相当一部分企业是通过兼并、收购地方企业,并以投资为要挟手段,迫使地方政府在土地、政策、资金等方面作出重大让步后完成的。也就是说,伴随着规模扩张产生的利润和效益,很多是来自于地方的利益转嫁和转移,并非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产生的。企业不仅没有因为规模扩张而竞争力提升,反而大大下降了。如果企业在实现利润指标过程中,仍然采用这样的方式,又怎能达到国次委下达利润增长目标的目的呢?更何况,有些企业,还很擅长于通过财务报表的调整来增加或减少利润。

    还有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强调10%以上利润,企业会放慢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步伐。从企业目前的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来看,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目标,就必然会对眼前的利益和效益带来影响,对指标带来冲击。如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就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因为,有些落后产能,还是有利润的,只是不符合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要求罢了。而有的企业,要想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就必须加大生产性投入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力度,就需要有一个过程。那么,为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就难免会出现放慢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步伐的现象。

    事实上,对央企来说,下不下达利润增长目标,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央企真的成为了市场经济主体,不下达指标,仍然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现行管理体制并不支持央企以市场经济主体的方式和地位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目标。

    对央企下达利润增长指标,只是特殊条件下的一种无奈之举,其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并不比正面作用小。要使这一手段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国资委拿出更多配套措施。如来自于主业的利润是多少、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的利润是多少、核心竞争力提升产生的利润是多少、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利润是多少、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产生的利润是多少等……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何等之难。

    目前,中国已进入经济转型期,对经济增长速度(包括利润增长)应当有更多宽容。央企也是如此,如果利润增长速度慢一些、效益差一些,但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步伐很快、效果很好,仍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央企的利润是块纠结的蛋糕

 

央企利润增10% 如何赢得国民赞许?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