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名城管队员被占道经营的小贩砍了七刀,其同事钟泳德目击了苏家权受伤的全过程。“周围的群众很冷漠,我当时觉得很难过。”钟泳德说自己想不到,在东圃大马路如此繁华的地方,没有一个路人向他们伸出援手。广州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危伟汉说:“最痛的不是挨了7刀,而是社会的不理解。”(3月19日《新民晚报》)
无论对于躺在医院的城管,还是正被“全力抓捕”的小贩,这都是一个心酸的悲剧,尤其是想到他们各自身后的家人,或担惊受怕,或陷入穷困,更令人觉得悲凉。发生在城管和小贩之间的这样的悲剧实在太多了,多得让人感到沉重,让人感到不能理解。
在一般公众心中,小贩诚然是弱势群体,然而城管也算不上什么特权阶层,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上班、下班,领一份养家糊口的薪水。如果不是处于执法和被执法的对立关系,如果城管脱去制服,如果小贩没有出摊,他们在菜市场碰了面,一定也会如你我一样,含笑地问候、闲聊,感叹几句物价的上涨。
然而当他们一回到各自的角色,冲突似乎就不可避免地接连发生了。在城管而言,管理摊贩,是他们的工作职责,而在小贩而言,这种“管理”无疑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尤使人觉得悲哀的是,在这难以调和的冲突背后,双方均是出自生存的需要而做出源自本能的选择。
诚然如这位局长所言,比起小贩,城管往往不被社会理解,但解读现象背后的原因,远比发几句无谓的感慨有意义。“社会不理解”城管的因素中,当然有人们更同情弱者的社会心理,但更多的成分却夹杂着人们对公平的不满、对民生的抱怨等社会情绪,因此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看到,网民每一次对城管的口诛笔伐,都包涵着“仇官”、“仇富”情绪的宣泄。
其实,大多数人当然明白,有许多城管也和蔼可亲,有许多小贩也面目可憎,人们也会承认,城管的执法文明度一直在进步,但当现实生活的压力令人不堪重负,渴望着公平正义、憧憬着美好生活的人们自然要寻求情绪的发泄,很不幸地,“非官非民”的城管,就成了最佳的“出气筒”。因此,只要我们还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之中,只要尊严还没有在我们的生活里安家,那么城管就注定被社会选择性地不被理解。
这当然是城管的痛,但又不仅仅是城管的痛。当一个人——无论是什么人,——身中七刀却没有一个路人伸出援手,足可照见人们对生命的冷漠,足可令我们对日益暴戾的社会情绪产生警惕。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