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成闹剧 网友:沉浸于意淫强国的美梦里

2013年02月25日 09:26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导读】国内抗日剧数量惊人,但戏说成风、穿帮不断、偶像面孔增多等现象却遭到网友吐槽,有网友列举了目前抗日剧的三宗罪:武侠化、偶像化和鬼子脸谱化。也有名人批评称抗日剧把悲剧变成闹剧,把一段悲痛的历史记忆变成搞笑的娱乐节目。

某国产抗战剧里角色上演“徒手撕鬼子”

  新闻解读:

  抗日剧背后影视创作的低效化

  快餐时代,娱乐

  噱头变得无比丰富起来,正史可以戏说,严肃的历史题材也避免不了去“迎合低级趣味”。在抗日剧创作上的武侠化、偶像化和鬼子脸谱化,不仅背离了真实的事实,甚至以穿越和夸张的手段,过度神化了英雄,丑化了鬼子。打不死的英雄,杀不完的鬼子,在搞笑与惊诧之余,我们往往会疑惑于内容的真实,以及表达的本意。而对于那些尚处懵懂的孩子来说,他们能从中接受到什么样的信息,才是真正令人担忧之处。

  有数据统计,2012年全国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电视剧200多部,其中抗战剧及谍战剧超过70部,遥遥领先于其他类型剧。对此,有群众演员说自己演鬼子,最多的一天“死”了八回,并因此总结出一套经验来,一语而概之就是“越猥琐越好”。抗日剧武侠化、偶像化和鬼子脸谱化,其实也是创作苍白化,追求功利化的一种极端表现,在一拥而上的恶性竞争中,“比猥琐”与“比突破”便成了“取胜之道”,不惊人死不休,求夸张无止境。一度以来,从无所节约的宫廷剧、青春剧、励志剧到恋爱剧,荧屏上的竞争始终是处于跟风之态,谁的东西好获得了成功,其他人便纷纷效仿。于是乎翻拍成风、续拍成瘾,电视剧的数量创纪录,但真正高质量、让人回味的产品却乏善可陈。不久前,媒体在网上列出了十大重播电视剧,仅《亮剑》一部剧就被曝重播了3000次。一部电视剧占用如此多的媒体资源,还能获得收视保障,足以证明时下电视剧创作水平的整体低下,难出精品、缺好作品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电视剧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09年生产电视剧近1.3万集,但由于播出渠道有限,每年电视台能收购新剧总数不超过8000集,大量拍出的电视剧无法播出而造成了浪费。这一问题,在动漫、电影创作上同样存在。

  一边是大量的影视剧重播,一边又是大量的电视剧没有机会播出,影视创作的低层次和低质量导致了这样的分化。相比而言,近年来,韩国、印度和新加坡的电视剧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电视资源,并因此催生了一大批忠实的“韩迷”。应当说,以收视为上的生存环境中,质量才是进口电视剧的取胜之道。以韩剧为例,韩国电视剧在爱情、亲情、友情方面的文化定位,是打动观众情感的核心内容,并因此确定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谁又知道,韩国影视的崛起也经历了从崇外、模仿,再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相比较而言,国内影视剧的创作,无论是从思想认知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还在低端徘徊。

  导演冯小刚曾说,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结合不仅使影视作品赢得观众最广泛的认同,也是影视创作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抗日剧三宗罪不仅是对这类题材影视创作的评价,更是对影视创作现状的忧虑,需要引起行内外的高度重视和警醒,以更高的责任和使命感,去用心创作和拍摄好的作品,也才能真正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实现视影创作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堂吉伟德)

  微言大义

  @汉服骑射:中国人消灭几个日本鬼子有什么?美国人消灭的外星人都有一大堆了!

  @carlvinson金牛:就当米国队长、神奇女郎看不就行了。

  @翟晋玉:阿Q精神的新阶段,在篡改历史中沉浸于意淫强国的美梦里。

  @葱籽籽:现在的抗日剧,就是把日兵脑残化、二逼化、傻逼化,把八路游击队等神像话、武侠化、精明化。就是把日兵当傻子,把红军、八路游击队当牛人,生撕活人,手雷炸飞机,弩弓对冲锋枪,一拳打穿活人,唉,你这是把咱老百姓当傻子啊,真那么厉害,就不用八年抗战,就不用逼的是万里长征了!

  @selgei:拍抗日剧审批容易,易赚钱。何乐而不为!

  华声在线综合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