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一天死8次 莫让抗日剧变成“闹剧”

2013年02月25日 08:57   来源:荆楚网   袁宝

  新的一年到来,正在横店拍摄或已经拍完的抗战剧依然有增无减。用编剧高满堂的话说,“去横店一看,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抗战题材为什么年年火爆?曾与张纪中搭档、创作过新版《西游记》剧本的编剧高大庸直言:题材安全,收视又高,当然受宠。(2月24日人民网)

  各种抗日“奇葩剧”令人喷饭,消解了严肃的主题。而深入了解这个行业,还能发现更多令人捧腹的荒诞。据报道,横店一位群众演员史中鹏一年演了200多次日本兵,一天竟在不同剧组“死”了8次。表面上看,作为群众演员的这位很“受伤”,这也折射出了一个现象:在缺乏新颖剧本和题材的时候,千篇一律的抗日剧纷纷上马,为的只是一个争夺眼球的过程。

  在近些年的荧屏上,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越来也多,也越来越火爆,电视内容从传颂英雄精神,也演变成了现如今的武侠精神、爱情精神甚至还有游戏精神,更有甚一些抗战电视剧一昧追求商业利益,亵玩历史,致使一些历史题材、宏大叙事的作品误入歧途,这也是对历史、对观众的极端不负责任。根据笔者的观察,中国的电视剧市场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旦一部好作品出炉,大量题材雷同的作品就马上一窝蜂的跟进。就像《征服》带火了警匪题材、黑帮片,《亮剑》让战争片遍地开花,到现在,历史剧拍光了、清宫戏演烂了、家庭伦理剧臭街了、黑帮片又被大把的条条框框束缚着、没什么可以再拍的。而奇怪的是,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有一类亘古不变的题材始终保持着活力和统治力——抗战电视剧。从真刀真枪厮杀的正面战场到敌后的谍报战场,抗日题材的电视剧的数量,虽然已经到了“不可胜数”的地步,还是不断的跳上各级电视台的播放名单。

  笔者认为,造成抗战电视剧如此泛滥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电视剧市场清规戒律比较多,这不能拍,那不能拍,唯独抗日题材电视剧门槛最低,且最容易通过审查,让那些拍武侠、搞玄幻的导演们不得不转行去拍抗日剧;二是创作成本较低,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需要多么细致的取景考量,出场人物多以群众演员为主,剧本情节简单,播出以后收益确很突出;三是如今影视制作的门槛过低,影视公司良莠不齐,影视市场秩序浮躁,使得一些低俗剧作和节目有漏洞可钻。

  不难看出,抗战电视剧如此之多,如此泛滥,使得我们所收获的抗战题材作品只能是不见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的糟粕之作,只能沦为流行文化的附庸,这将给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留下莫大的创伤。

  其实,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应该做到:复述那段历史,把合理的艺术加工呈现出来、显现历史应该借鉴学习之处,电视剧不应该因加入民族与抗战历史元素就变得低幼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已经更多地从纸质文字转向了网络和电视,尤其是现在中国电视剧的受众主体,已经集中于青少年和一般知识水准的普通百姓。如果电视剧创作者不能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历史,那么作品所呈现的影像及其表达的主题就会误导观众,对他们产生不容小觑的消极影响。近年来,大中城市电视开机率已经明显下降。年轻人都上网看美剧、韩剧了。如果我们国产电视剧还是不能改变一昧的“跟风”现象,不去扩宽思路某寻发展,那么只会“因噎废食”,没有了观众,再好的抗战剧本还有什么用呢?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