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陈光标朗朗街头公益 免费发自行车这个秀作得好

2013年01月14日 15:39   来源:东北新闻网   张玉臻

  1月12日下午,头顶绿帽、别着“好人”标牌,陈光标在江苏南京向民众免费发放千辆自行车。中国著名钢琴家郎朗也来到现场,他弹奏了一曲钢琴曲,称自己在2008年也开始做公益活动,并将把500张南京演出票捐给观众。陈光标是大陆颇受争议的慈善家,其“高调”行善方式长期以来惹人关注。(1月12日中新网)

  陈光标,热心慈善事业,其为人做事特立独行,捐献方式也往往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常常被人冠以喜欢自我炒作、喜欢作秀而饱受争议。不久前,他在微博自曝亿元钱山一度为社会热议。现在,陈光标头顶绿帽、别着“好人”标牌,拉着世界著名的青年钢琴家郎朗,为南京市民免费发放了1000辆自行车,依然是他那种高调风格,又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下社会已经走入了一个信任危机时代,人们经历了上当受骗和很多的坑蒙拐骗之后,不要说陌生人、朋友、同事,就是家人、亲戚都不敢信任了。2013年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显示,总体社会信任降到了“不信任”水平。社会普遍存在好事不敢做,好人不好当的焦虑思想。这不能不说这是国家的悲哀,社会的悲哀了。

  有人认为过去的雷锋,还有现在新时代的雷锋——郭明义,他们做好事不为名、也不为利,这些才是社会所倡导的,而陈光标那种以实物金钱的捐献,是一种富人对穷人那种居高临下的施舍或者是炫富,对这种看法,笔者并不认同,这不是固执就是一种偏见。因为时代在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作为一个企业家的陈光标,也需要在经济社会中的广告效应,企业发展了,才能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不要光看他说什么,关键是还要看他做了什么。陈光标作为一个企业家,倾尽自己所能,不光出钱而且出力,始终如一地帮助过不少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这些都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但是如果能够做很多好事就很不简单了。有的人做事情喜欢低调,有的人做事喜欢高调,这是人与人性格的差异而已,也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主要没有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没有伤害别人,高调一点并无不可,现在社会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高调。如果有人说这是作秀,那么我们也借用陈光标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同样欢迎你也来作一秀。

  对待象陈光标或者袁厉害这样的具有爱心的社会公益人物,全社会需要有一种包容,他们的所作所为值得尊敬与爱护,即使你不认同他们的做法,也不要对他们说三道四,横加指责。

  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都笼罩在寒冷的雾霾天气中,陈光标在南京为市民免费发放的这1000辆自行车,能够为市民的绿色环保出行,带来一丝冬日里的暖意。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