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理“年终突击花钱”支几招

2012年12月26日 17:00   来源:华声在线   杨辉

  时值年底,各个部门以预算内的支出没有用完为借口,“突击花钱”的老问题又凸显出来。公费旅游、豪华年会、年终福利……各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做法都走上台面,成为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症结之所在。

  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各级政府在最后一个月花掉了近1.2万亿元,超过全年财政支出总额的 1/4。2008年12月,政府的财政支出金额为超过1.5万亿,2009年为两万亿。而2011年,按照统计数据,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近两个月中确定超过3.5万亿财政资金的去向——这相当于瑞士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这样一笔数目巨大的款项相信让很多人都瞠目结舌,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我们的政府真的“富到流油”了?据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突击花预算”是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们不允许上一年没用完的预算留到下一年,因此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部花完。”在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思路下,政府大多宁可花钱也不愿意省钱——花掉的钱可以转化为光鲜的GDP和显赫的政绩,而省下来的钱,除了上缴没有别的用处。因此,对于各政府部门,把本年度的钱在年底前突击花完,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年终突击花钱”痼疾究其根源在于政府预算体制的滞后和监管的缺失。虽然年年政府提倡“从廉从简”,但仍然“治标不治本”,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支招:

  首先,完善预算法制度。我国多年实行的是“预算套预算”的增量预算法,预算的基数与我国实际经济发展情况难免有脱节和滞后性,修改中的《预算法》和一些财税专家提出的“零基预算”能够从制度和理论上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其次,实行“阳光预算”。将公开透明性一直贯穿预算制定的始末,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双结合”,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的执行力度,杜绝“假,大,空”,为人民看好“钱袋子”,加强对预算报告和预算编制审查的严密性,精准性和科学性,此外,作为纳税人的公民,也应运用自己的合法权利和途径助推“阳光预算”的施行。

  最后,预算多向民生倾斜。对于预算结余,多花钱在民生,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多余预算倾注于老百姓关注的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方面,让国民乐享“福利”。

  以上几招,元芳,你怎么看?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