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伴随新年的到来,一些单位以预算内的资金没有用完为幌子,“突击花钱”的问题又出现了。新闻媒体对此广泛关注,却又无可奈何。笔者认为治理突击花钱,在于不让“老实人吃亏”。
单位作为一个法人机构,它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如果今年预算花不完,明年预算就会减少,而且再想争取经费的时候,会没有依据。“聪明人”的做法是“有钱不花,过期作废”,巧立名目用完今年的预算,明年照样有“果子”吃。“老实人”的做法是实事求是,该剩多少就剩多少,这样做的后果是下一年度预算会减少。原广州地铁老总卢光霖曾提到,地铁2号线的概算是106亿元,结算时只花了88亿元,为国家节省了18亿元,本该受到表扬,却被上级批评了,这无疑“老实人”是吃亏了。
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依据这种理论,“老实人”在吃过亏后,无疑会调正自己的行为,慢慢的向“聪明人”靠近。年底突击花钱这种怪象大家都认为是不合理的,却又无不因自身利益而纷纷效仿。因此治理突击花钱,应“对症下药”不让“老实人吃亏”。
首先,有关部门应建立奖励制度,对那些没有用完预算的单位即“老实人”,按所剩资金占总预算的比例进行奖励。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个部门使用预算资金是否合法合规的监督,让那些蝇营狗苟、投机取巧的单位即“聪明人”受到惩罚。再次,要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从源头上减少“聪明人”滋生的机会。建立健全动态预算的机制,使预算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扩大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增强普通公众对预算制定执行和监督。只有这样,突击花钱的老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才能让“老实人”不吃亏。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