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笑评民工冻死 不应过分纠结于教授的“表情”

2012年12月18日 17:30   来源:华龙网   林萧

  12月13日晚,中国社科院教授唐钧做客央视《新闻1+1》栏目解读两起民工冻死事件。节目过程中,唐钧面带笑容,被网友批为“冷血无情”。昨天,唐钧表示,他平时的面相就是这样,做节目时未刻意注意自己的表情。(12月17日《南国早报》)

  教授做客央视节目解读民工冻死事件,按照一般的做法,应该面露悲容,显示心情沉重,似乎这才符合中国人的情感需求。唐钧教授因面带笑容,引起观众的极大不满,对此他解释为自己面相如此,并通过微博道歉。事情看上去得到平息了,但人们却高兴不起来,无论是面对民工被冻死还是教授“笑评”,都足够引人深思。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看上去冷漠,一些人看上去和善,无非都是面相各异的原因,有人面相常带笑容自然也属正常。民工被冻死固然值得让人同情,但作为坐在演播室做节目的嘉宾,对其面容过多要求,难免有吹毛求疵之感,因为被冻死的民工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唐教授既没见过他们也无任何交往,仅仅因其面容表情就断定“冷血无情”显然有失偏颇。反过来,那些批评教授之人能否扪心自问:有多少人对民工冻死表达悲痛之情?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民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显然很多人并不能做到,既然如此又何必对教授的面容过分苛责?

  当然,作为公众人物,在做节目时应当注意自己的细节,尤其是语气和表情,因为任何疏漏之处都有可能给人们带来不好的影响。正如唐钧教授表示,他平时的面相就是如此,做节目时未刻意注意自己的表情,才引发了公众对他的批评和质疑。记者通过查询也发现,唐钧不同场合的大部分照片都笑容满面,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确实与面相有关。

  尽管如此,面相如何并非问题的关键,我们更应该看唐钧在节目中表达了什么观点,而不是纠结在虚幻的表情上。看过当期节目的观众会留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唐钧提出的一个观点,我国《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救助对象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被冻死的两位民工不属于被救助人员,民工是出来打工挣钱的,两者目标相冲突,对此,唐钧认为《救助管理办法》存在问题需要修改。这个观点可谓一针见血,因为规定如此,民工不属于被救助对象,如果不修改政策,只能让更多的民工面临无救助的境地,民工被冻死事件也会继续发生。

  因而,对于“民工冻死”事件,我们有必要绕过“笑评”看本质,表情人人都有,无论“笑评”还是“哭评”,能够对国家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之道的才是关键。如果仅仅从人道主义出发,教授大谈民工的生死,显然并不能解决问题,而针对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才能促使政策更完善,从制度上终结更多民工无救助的尴尬,这难道不是一个教授更应该做的事情?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