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俐:复兴路上,中国诗意的光明前景终将到来

2012年12月07日 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用三句话概括,即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12月1日人民网)

    “昨天”,从时间概念上应该追溯到中国的近代史。对于很多中华儿女来说,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噩梦。“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插在中国的土地上,羞辱着中国人,同时,也使国人有了知耻后勇、复兴中华的动力与愿望。“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痛定思痛之后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百年前,正是因为有“驱除鞑虏”的响亮口号,才会有长达两千多年帝制的被推翻;正是因为有“抗击日寇”的果敢决心,我们的老一辈才会坚持抗战八年;正是因为对新政权的无限憧憬,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从彷徨无措到顿然醒悟再到不断求索,这一百多年的沉重记忆给了国人太多的伤痛、悲愤和探索。对于“过去”,我们不会忘记更不应该忘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作家狄更斯的名言正适用于“今天”这个时代。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在遭遇全球金融风暴的创伤时,中国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而发端于希腊,经久不息的欧债危机依然笼罩在欧罗巴的上空。从中国人民站起来到今天,我们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辉煌历程。虽然中国超过了日本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不能因此过分陶醉于现有的状态中,今天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正视改革开放以来的失败和教训,才能具备面对未来各种问题和困难的勇气和魄力,复兴之路才能继续走下去。

    时间是条永不间断的长河,今天的中华民族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节点上。“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所有“昨天”、“今天”总结的经验教训都是我们民族“明天”前进旅途上的行囊,或许沉重但必不可少。总书记的讲话中透露出的更多是对“明天”的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华民族充满诗意的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终将到来。(王心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复兴之路,圆梦中国

人民日报:让青春之光闪耀复兴之路

“昨天、今天、明天”勾勒复兴之路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