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双十一掀价格战 光棍节成消费节,是否需要正名?

2012年11月12日 10:36   来源:东北新闻网   张玉臻

  光棍节既不属于我国的传统节日,也非外来的洋节。它的历史很短,起源于本土,一开始主要盛行于各大学的学子们之间。每年的11月11日,因其中的4个1,有仍然单身或者光棍的寓意,而被称作了“光棍节”。它一经推出,就受到高校学子们的热捧,在这一天各大学一般都会组织开展一些关于爱情理想和观念的主题活动,如今早已广为社会公众所接受。

  11月11日,与光棍结缘,这本来多少还带有戏谑味道,但是经过那些精明的商家和网络媒体的炒作后,不想却一炮打红,广为社会大众接纳。当初这一天,他们把那些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们当做了他们的促销对象,而现在的消费对象变成了全民和整个社会。

  有节过节、无节造节的电商们趁机狂欢赚钱,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主流电商早就蠢蠢欲动、风生水起,推出了光棍节促销活动。据了解,众多实体店也将加入“光棍节”狂欢的行列,进行各种促销活动。现如今,“不婚族”如时尚一般注入社会一股强心剂,“光棍节”更是撩动着市民的消费热情,惹火了“单身经济”。

  以投资,消费、出口为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在出口逐渐萎缩和国外贸易壁垒四起的情况下,拉动内需成了各地推动经济发展的首选。这种无心插柳而攀上了商家的奇怪情缘,未尝对广大消费和商家不是一个好消息。

  商家借助节日进行商品的促销来拉动消费,从而增加商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本无可厚非。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消费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慧眼,不要被眼花缭乱的降价和打折蒙蔽了双眼,要结合商品的特点和自身的需求进行合理和理性的消费。由于随着这一天消费的巨量增加,因涉嫌消费欺诈和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的纠纷,商品质量和商家服务的问题也随之增加。这些情况希望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注意,要加强网购方面的立法和监管工作,尽力培育这个新的消费增长点,引导好这种新的消费模式。

  现在每年的11月11日完全演变成了商家和购物者狂欢的节日,已经逐渐脱离了光棍节原来的本意和初衷。“光棍”在我国语言文字中带有贬义的成分居多,早一段时间,公众对老年痴呆症进行了正名,对“光棍节”这一不雅的称谓,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给它正名呢?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