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中国光伏一日挨“双锤”还有救吗?

2012年11月10日 07: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北京时间11月8日,中国光伏一日挨了来自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欧盟的“捶打”。美国贸易仲裁委员会(ITC)公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的终裁结果——以6票全部赞成通过了此前美国商务部的裁决,将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而欧盟则将此前的反倾销“单反”正式升级为“双反”,正式对华光伏组件及关键零部件展开反补贴调查。(11月9日人民网)


    本来,光伏产业在经历黄金十年的扩张后,产能过剩等多重问题已经把整个行业逼入困境,此番欧美的“双反”重锤再打下,国内光伏产业危机恐将迅速扩大。

    面临着前所未有困难的光伏企业已“败相毕现”,有研究报告认为,未来三年将有180家光伏企业走上倒闭或被收购的道路。

    中国光伏是不是能够挺过“糟糕期”,还有救吗?

    不必拿那么多中国光伏企业的财报来分析其行业困境,因为他的“钱掌柜”已经警示,10月31日在银监会的第三季度金融形势分析会上,主席尚福林明确指出“部分行业的信用风险已经开始暴露”,并要求银行层层排查风险隐患,按“一险一策”原则积极推动和配合处置重点风险,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风险加大清收、核销力度。其中,这“六大行业贷款风险”就把光伏制造业明列其间。

    在政府方面,国家也出台了不少光伏利好政策,商务部也在帮助相关企业积极应对来自外面的压力,前期也从光伏上游原料多晶硅着手展开了反击,宣布了对产自欧盟、韩国和美国的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但不得不说,中国光伏挤在这夹板中的滋味并不好受,贸易战尽管前途未卜,但已经把整个行业的外部生存和发展环境弄糟糕了。当一个寄于很大希望的市场大门(比如欧洲)应该敞开,结果却是挂上了一把沉重的锁——真要有办法打开也并非一日之功。

    此外,业界关注的“并网救市”真的能救光伏马上脱离险境吗?此前,国家电网公布6兆瓦以下太阳能发电项目可并网的消息,市场曾鼓手欢呼这副“强心剂”新政,因为把电网这一个环节做好,的确是帮助光伏发展的一个大关键问题。问题是这个政策来得似乎晚了些,国内的这个光伏终端利用市场的开启也并不马上能够实现,光伏发电项目即使不考虑成本因素,电网改造、接网工程等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建设。如此看来,“并网救市”也只能看做是救火的“远水”。

    行业的声声“噩耗”中,也并非都是“落寞”的观点。上月底,来自地方政府披露的信息,富士康在山西、江苏千亿进军光伏。有人看到行业的危机,而郭台铭却认为“目前是最佳时机”,并把其太阳能投资计划视作富士康逆势布局,进行产业转型的重要环节。

    机遇与挑战并存,富士康把光伏作为助集团转型的重要举措,其缘由应该引起行业的深深思考。在一个产业困境重重的情况下进行布局,机会是大于挑战的;还有,如何对企业在产业链中做好低成本管理,怎么在长期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练就一身好功力也是相当重要的。

    作为新兴能源产业的光伏产业,将来的市场潜力和需求前景与目前的行业困境相比孰轻孰重,企业也该向富士康学习知道懂得如何“掂量”轻重。(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专题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