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吉伟:城市上班平均时耗北京52分钟 治本良方何在?

2012年11月02日 06: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由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显示,在中国内地50个城市上班路上平均花费时间排名中,北京仍以52分钟居首,广州、上海则以48、47分钟紧随其后。在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中,北京位列上海之后排名第二。(11月1日《京华时报》)

    这项调查结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北京人多车多,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道路建设规划可能存在的问题,使得北京交通拥堵现象逐步加剧。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500万辆,私家车占7成,在市内道路建设逐步达到饱和的情况下,机动车的较快增长无疑给城市交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北京常住人口也已达到2000多万,上下班所形成的早晚高峰也会带来巨大的交通拥堵问题。目前,北京已采取了私家车限购、限号出行等举措,一定程度上对交通拥堵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北京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北京除了拥有庞大的公交车运营网线外,现已投入运营或正在建设的地铁线路也多达10余条,同时北京还开设了3条快速公交线路,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北京从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到票价改革都朝着更加惠民的方向发展,北京公交出行分担率已经达到40%以上,这意味着每10个人中将有4个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理论上讲,公交建设有利于降低出行时间。统计数据显示,公共交通服务在美国最拥堵的城市中为出行者节约了6.46亿小时,价值137亿美元;如果没有公共交通,出行延误时间将会上升15个百分点。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北京公共交通的这种作用呢?一项美国研究成果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美国的实证研究表明,以公交车为主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出行延误的时间也在不断增加,而拥有大量轨道交通的城市,居民的出行延误时间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说明公共交通体系结构也在影响着公共交通缓解城市拥堵作用的有效发挥。

    未来北京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任务依然艰巨,除了限制城市人口和机动车增长速度外,发展公共交通将是重要选项。限制私家车增长只是治标之策,而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才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治本良方。同时,国外经验也告诉我们,不同的公共交通体系结构对于缓解城市交通的作用有差别,应该适时地发展轨道交通。从这方面看,近期国内多个城市开始大力建设轨道交通,除了具有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外,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也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在轨道交通运营、投融资体制方面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袁吉伟)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堵车是一种“病”


北京“全年最堵周”里的“送礼经济学”


北京交通拥堵之困如何破解?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