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幼师虐童事件屡屡发生。10月24日,一张浙江温岭幼师虐童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一幼师拎着一个孩子两只耳朵提离地面近20厘米,孩子表情痛苦,嚎啕大哭,而该幼师脸上居然挂着欢笑,称是为了好玩;无独有偶,几天前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女童因不会算术题,遭幼儿园教师狂扇几十个耳光,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后也立即引起了社会关注。而这样残忍的事在全国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目前,虽涉案人员都已被刑拘,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面对虐童的一段段视频、一张张照片,心里五味杂陈,酸楚、疑惑、焦虑触碰着每个人的神经,我们的学前教育怎么了?
学前教育的儿童是最娇嫰的“花朵”,最需要老师的呵护和关爱,为何本应护花的“使者”会变成催花的“狂魔”?是什么让其如此疯狂变态对幼童下“毒手”?仅仅是个别幼师人性冷漠、道德沦丧、素质低下?还是学前教育背后的管理无序、监管缺位的“软肋”在作祟?
纵观多起虐童案,大多发生在不符合办学条件的“黑园”或虐童者都是没有资格证的“黑人”,“黑园”加“黑人催生“黑事”的频频上演。无良的老师往往对因年龄小不懂事的幼童发飙、施暴,她们不会像合格的老师那样去爱护、关心、亲近、引导、培养幼童健康成长,反而常常用暴力、恐吓、野蛮的行为去“惩罚”所谓顽皮、不听话的孩子,发泄心中的不快,轻则踢打、扇耳光,重则用火烫、利器割等,有些虐待行为令人发指、让人心如刀绞。
“黑园”常常是管理混乱、责任缺失,对于虐童事件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麻木态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解决办法,这正给虐童行为壮了胆、撑了腰,让引发虐童“惨剧”不断上演。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是柔弱无力的、是无力反抗的,是需要呵护关爱的,被虐待的孩子更是不幸的。她们却不知道自己进的是“黑园”,面对是“黑教师”。“黑”代表着见不得光、没有合法性,但为何众多“黑园”可以正大光明的招生?“黑教师”可以堂而皇之的任教?这背后有啥“猫腻”,值得深挖和讨伐。
目前,教育资源对于人口众多的国家本来就是稀缺资源,在我国学前教育更是教育中的“短板”、“软肋”。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每个家长的指望,能入一个好点的公办幼儿园成了许多家长强烈愿望,但常常成为奢望。
“入园难”、“入园贵”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为了能让孩子进一个教学质量好、信誉口碑高的幼儿园,家长们挖空心思,各显神通,如托人情、找关系,支付高额的“赞助费”等。但公办和质量较高的幼儿园毕竟数量有限,容纳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每个家庭的需要,这是现实情况,这是实际问题,也是有情可原,但不是政府推脱责任的“借口”,更不是虐童事件频发的“挡箭牌”。
按市场规律,有需求,就有供给。有入园需要,就有办园供给。一大批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这是缓解公办幼儿园压力的办法,也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途径,同时也满足广大家长和幼童入园的需求,让孩子有“安身之地”。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的第一站,也是教育中少不了的关键关节,如何让孩子有个安全、温馨、愉快的“安乐窝”,这值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反思和关注?
现今,大多数幼儿园全以盈利为目标,按市场经济规律这无可厚非,但其中部分幼儿园放弃了公共责任担当,放松幼师队伍的培训管理,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办园唯一宗旨,这让虐童事件发生有了“土壤”。
如何杜绝虐童事件频发?笔者认为要重点回答好几个疑问:幼儿园是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具有办学资质?是否拥有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履职尽责,严把办学许可证的签发、严审教师资格证的办理?有没有官员任人唯亲、夹带私活,让不具备资格的“关系户”进入“绿色通道”,混入教师队伍?有没有用公权牟私利,让不符合办学条件的“黑园”身披合法的外衣?让该严肃整改取缔的幼儿园继续营业?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学前教育的“软肋”才不会凸显,学前教育的“短板”才能“加长”,才能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办学质量放心,才会使祖国的“花朵”学的开心,政府公信力才能提升、社会信任度才能增强。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