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考报名于24日18点截止,据统计,已有14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对于近几年持续“高烧”的公务员招考,很多人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对大学生选择当公务员这一现象的看法意见,且持质疑和担忧态度的居多,但依笔者之见,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可以将这几年国考报考人数和同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数据加以对比,很容易发现国考报考人数的增长其实并没有太“深层”的原因,所谓考生抱有的“有钱不如有权”的观点,很可能是在近些年所曝光的部分官员“不检点”事件后加以简单推理,进而强加在报考考生的意愿之上的,而报考人数实际上更可能直接取决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之所以这么肯定,既有理性的分析,也包含情感上的理解。
一方面是出于对大学毕业生的信任。对于刚刚经历完高等教育的学生们来说,社会知识必然相对欠缺,这样文化素质较高、社会体验贫乏的群体,很难让我信服他们是因为追逐权力甚至是怀着“以权谋私”的动机而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曾经也经历过大学毕业的我们,自问哪一个不是满腔热血、满怀抱负的呢?那我们又有什么权力去给他们扣上这样一顶不太光彩的“帽子”呢?
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当前就业环境。对于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来说,恐怕当务之急不是考虑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长期规划,相反,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如何养活自己。要知道,2010年以来,每年都有超过600万的大学生毕业,除了少数选择考研,其他大部分人都会参与找工作,假如毕业当年没有就业,还要与下一届数量更为庞大的毕业生群体竞争,其压力不言而喻。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多一种选择,无论从心里安慰的角度,还是提高成功概率的考虑,都是极其合理的。而每年的公招,相比其他工作,又具有岗位多、参与相对公平、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自然成为毕业生们热衷的选择,这一动机本无可厚非,却常常被形容成“贪图安逸”、“缺乏冒险精神”的表现。
或许,从不同角度来说,公招的“高烧”态势的确有一些问题,但一味指责弱势的毕业生,是否有点本末倒置了呢?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