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菜市场重聚烟火气

2024-12-31 07:33 来源:北京晚报

  崇文门菜市场要原址回归了。据本报报道,2025年1月8日,新的崇文门菜市场将在合景·摩方购物中心地下二层试营业。新崇菜共有近百摊位,涵盖柴米油盐、小吃餐饮、生活百货等,老崇菜肉馅、电烤串、崇菜炸鸡等当年高人气吃食将回归,还会有不少新品牌入驻。

  崇文门菜市场历史悠久,是京城四大菜市场之一;在物质不甚丰富的年代,逛崇菜是很多市民最愉快的事。当年一句“崇菜的肉馅,年三十的饺子”,足以显示崇菜在市民心中的地位。老崇菜让市民念念不忘,不仅因为它是城市的“菜篮子”,更因为“真在质量,诚在服务”的经营理念和传统特色,让人一进去就有亲切感、产生信任感。老崇菜曾经的烟火气,一直飘在市民的记忆里,成为北京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根据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2010年5月,崇文门菜市场搬迁闭店,同年6月1日在广渠门重张营业,并陆续在通州、大兴等地开起店面。十几年来,虽然生活水平已大幅提高,网购日益流行,但不少老北京仍对老崇菜念念于心。怀念那些买菜时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与交流,希望留住那些记忆中的温暖与感动,期盼有一天老崇菜能升级后再度回到身边。

  京城一家家老字号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无不在于品质精良、服务周到。新崇菜原址重张,能不能继续演绎打动人心的商场故事?当今消费者需求已经发生改变,传统菜市场单靠情怀显然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令人期待的是,一方面,新崇菜将复刻老崇菜的经营模式,延续“为百姓提供便利”的服务使命,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再现老崇菜的好货、实惠与温暖。另一方面,在保证老味道不变的同时,顺应时代需求,创造便捷舒适、干净整洁的菜场消费环境,进一步强化特色、提升整体购物环境,将传统记忆与当下消费习惯相结合,打造现代潮流的新消费场景。回应市民期待,承载人文情怀,上新便民服务,老崇菜回归,可谓冬日京城里的一件暖事。

  菜市场是城市里流动的盛宴,其中的每一缕烟火,都是人间风味。不论岁月如何变迁,不论菜品如何变化,菜市场的定位始终都是服务老百姓。新崇菜开门,是京城菜市场独特风景线的缩影,也是老菜篮子魅力依旧的见证。近年来,同为四大菜市场之一的朝内菜市场改造升级后,“买好菜,找朝菜”的名声叫得更响;大佛寺东街的兆军盛菜市场重装后,因为烟火气和艺术气息兼具而成为网红打卡地;三源里菜市场,因为多元的文化气息和丰富多样的菜品,受到很多市民的青睐……事实证明,只要准确定位、服务到位,菜市场一样能够成为新的消费地标,成为新的城市记忆。期待更多菜市场穿上“新衣”,集合老友新朋,继续服务邻里、打动人心。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让老菜市场重聚烟火气

2024年12月31日 07:33   来源:北京晚报   孟雅檀

  崇文门菜市场要原址回归了。据本报报道,2025年1月8日,新的崇文门菜市场将在合景·摩方购物中心地下二层试营业。新崇菜共有近百摊位,涵盖柴米油盐、小吃餐饮、生活百货等,老崇菜肉馅、电烤串、崇菜炸鸡等当年高人气吃食将回归,还会有不少新品牌入驻。

  崇文门菜市场历史悠久,是京城四大菜市场之一;在物质不甚丰富的年代,逛崇菜是很多市民最愉快的事。当年一句“崇菜的肉馅,年三十的饺子”,足以显示崇菜在市民心中的地位。老崇菜让市民念念不忘,不仅因为它是城市的“菜篮子”,更因为“真在质量,诚在服务”的经营理念和传统特色,让人一进去就有亲切感、产生信任感。老崇菜曾经的烟火气,一直飘在市民的记忆里,成为北京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根据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2010年5月,崇文门菜市场搬迁闭店,同年6月1日在广渠门重张营业,并陆续在通州、大兴等地开起店面。十几年来,虽然生活水平已大幅提高,网购日益流行,但不少老北京仍对老崇菜念念于心。怀念那些买菜时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与交流,希望留住那些记忆中的温暖与感动,期盼有一天老崇菜能升级后再度回到身边。

  京城一家家老字号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无不在于品质精良、服务周到。新崇菜原址重张,能不能继续演绎打动人心的商场故事?当今消费者需求已经发生改变,传统菜市场单靠情怀显然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令人期待的是,一方面,新崇菜将复刻老崇菜的经营模式,延续“为百姓提供便利”的服务使命,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再现老崇菜的好货、实惠与温暖。另一方面,在保证老味道不变的同时,顺应时代需求,创造便捷舒适、干净整洁的菜场消费环境,进一步强化特色、提升整体购物环境,将传统记忆与当下消费习惯相结合,打造现代潮流的新消费场景。回应市民期待,承载人文情怀,上新便民服务,老崇菜回归,可谓冬日京城里的一件暖事。

  菜市场是城市里流动的盛宴,其中的每一缕烟火,都是人间风味。不论岁月如何变迁,不论菜品如何变化,菜市场的定位始终都是服务老百姓。新崇菜开门,是京城菜市场独特风景线的缩影,也是老菜篮子魅力依旧的见证。近年来,同为四大菜市场之一的朝内菜市场改造升级后,“买好菜,找朝菜”的名声叫得更响;大佛寺东街的兆军盛菜市场重装后,因为烟火气和艺术气息兼具而成为网红打卡地;三源里菜市场,因为多元的文化气息和丰富多样的菜品,受到很多市民的青睐……事实证明,只要准确定位、服务到位,菜市场一样能够成为新的消费地标,成为新的城市记忆。期待更多菜市场穿上“新衣”,集合老友新朋,继续服务邻里、打动人心。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