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护士”医路新途,是机遇还是挑战?

2025-01-03 06:38 来源:红网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家庭护理需求的增长,“互联网+护理服务”蓬勃兴起。据报道,在山东省济南市,在职护士上门到家诊疗服务需求持续攀升,省立第三医院的连平4年完成近3000单“网约护士”服务,其服务内容涵盖导尿管更换、静脉采血、医用机器调试等多项操作,收费通常低于医院就医成本,且有平台保障护士安全与服务流程,成为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新现象。(1月2日 金羊网)

  网约护士服务的出现,为医疗行业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从患者角度而言,这一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就医便利性。家中有久病卧床的老人,或是身负外伤行动不便之人,以往前往医院就医,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如今,只需轻点手机下单,专业护士便能携带所需药械上门服务,让患者在熟悉且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护理,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对于像因脑血管疾病瘫痪在床的老人,每月需要更换导尿管等护理工作,邀请网约护士上门,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避免了患者路途奔波之苦,切实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医疗资源利用方面,网约护士有效缓解了医院的部分压力。将一些常规护理工作转移到家庭场景中,使医院能够将更多资源集中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优化了医疗资源的整体配置,有助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是医疗服务模式的一次有益创新与拓展。

  然而,这一创新模式在发展进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其中,安全问题犹如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由于护士大多是独自前往患者家中提供服务,且女性护士占比较大,尽管平台配备了GPS定位、一键报警等安全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家庭环境和形形色色的患者及家属,护士的人身安全仍然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这无疑给护士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疗纠纷风险也同样是网约护士行业难以回避的痛点。与医院规范的医疗环境相比,家庭护理场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缺乏完备的医疗设施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使得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意外情况,进而导致医疗纠纷。虽然平台为护士购买了相关保险,但纠纷发生后的处理过程往往复杂繁琐,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对护士的职业声誉造成损害,严重影响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该行业规范和监管尚不完善。各地对网约护士的资质审核、服务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规范体系,容易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部分护士可能因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接单,影响服务质量,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

  网约护士作为医疗服务领域的新兴事物,其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在众多方面不断完善。政府、医疗机构、平台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提升服务质量,让网约护士服务真正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造福广大患者和家庭。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约护士”医路新途,是机遇还是挑战?

2025年01月03日 06:38   来源:红网   张文越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家庭护理需求的增长,“互联网+护理服务”蓬勃兴起。据报道,在山东省济南市,在职护士上门到家诊疗服务需求持续攀升,省立第三医院的连平4年完成近3000单“网约护士”服务,其服务内容涵盖导尿管更换、静脉采血、医用机器调试等多项操作,收费通常低于医院就医成本,且有平台保障护士安全与服务流程,成为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新现象。(1月2日 金羊网)

  网约护士服务的出现,为医疗行业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从患者角度而言,这一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就医便利性。家中有久病卧床的老人,或是身负外伤行动不便之人,以往前往医院就医,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如今,只需轻点手机下单,专业护士便能携带所需药械上门服务,让患者在熟悉且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护理,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对于像因脑血管疾病瘫痪在床的老人,每月需要更换导尿管等护理工作,邀请网约护士上门,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避免了患者路途奔波之苦,切实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医疗资源利用方面,网约护士有效缓解了医院的部分压力。将一些常规护理工作转移到家庭场景中,使医院能够将更多资源集中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优化了医疗资源的整体配置,有助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是医疗服务模式的一次有益创新与拓展。

  然而,这一创新模式在发展进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其中,安全问题犹如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由于护士大多是独自前往患者家中提供服务,且女性护士占比较大,尽管平台配备了GPS定位、一键报警等安全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家庭环境和形形色色的患者及家属,护士的人身安全仍然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这无疑给护士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疗纠纷风险也同样是网约护士行业难以回避的痛点。与医院规范的医疗环境相比,家庭护理场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缺乏完备的医疗设施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使得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意外情况,进而导致医疗纠纷。虽然平台为护士购买了相关保险,但纠纷发生后的处理过程往往复杂繁琐,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对护士的职业声誉造成损害,严重影响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该行业规范和监管尚不完善。各地对网约护士的资质审核、服务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规范体系,容易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部分护士可能因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接单,影响服务质量,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

  网约护士作为医疗服务领域的新兴事物,其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在众多方面不断完善。政府、医疗机构、平台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提升服务质量,让网约护士服务真正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造福广大患者和家庭。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