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尔滨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环卫系统员工报名工作顺利结束。457个招聘岗位引来11539个报名者,在最终报名缴费成功的7186人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报名者占四成,29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报名者引人注目。(10月24日《黑龙江日报》)
据悉,在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中,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科研管理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竞争比例已高达3597:1,但仍有71个职位无人问津,其中不乏网络上流传的“最苦金饭碗”,相比于国考,哈尔滨市这次公开招聘事业编制环卫工冷清了许多,在这一“热”一“冷”的对比中,我们看出了什么?又读懂了些什么。笔者认为,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考试之所以持续“高烧不退”,与当前社会特别是一部分年轻人一味追求安逸、稳定的狭隘就业观不无关系,不愿吃苦、害怕吃苦,我们甚至还看到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子。
不可否认,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类似招考“爆棚”的现象不会结束,但是,哈尔滨市此次公招环卫工“火爆”至少向我们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能力强的年轻人择业不再盲目跟风,在具体选择从事何种工作的问题上更加理性、更加脚踏实地,于此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某种令人欣慰的发现——当下年轻人群体中依然不乏敢闯、敢干的“牛犊子”,“一劳永逸”的急功近利思想并未荼毒所有年轻人,不管多么平凡的工作,干好了同样伟大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相反,把工作划分“三流九等”的陈旧思想再一次受到猛烈冲击。因此,笔者认为,不妨给环卫工招考“火爆”多点掌声,也给报考环卫工的年轻人们多些肯定。
当然,报名此次环卫工招考的绝大多数人将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被淘汰,笔者希望,在笔试、面试环节,相关部门应秉持公平、公正,让报名者参与平等竞争,以此“第一次”为导向,让其成为宣传理性就业、务实就业的鲜活教材,而非为“读书无用论”再添口实。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