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官员贿赂诺奖评委马悦然:讲述魔幻现实

2012年10月23日 09:06   来源:千龙网   

  10月21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在上海接受采访时表示,诺奖评委今年一致推选莫言获奖,并否认自己靠翻译莫言作品发财。马悦然还称,他经常收到一些中国作家来信,请他推荐评选诺奖,并有山东官员送他字画,称可以不要奖金,只想要名誉。

  竟然有官员为了能够获得诺奖推荐,要给马悦然送礼,这个狗血剧情简直比莫言小说还要魔幻现实。马悦然虽然熟悉中国,但碰到官员送字画,仍然“友邦惊诧”。但对我们来说,恐怕并不会感到过分诧异。原因只有一个:见多不怪。现实生活中,送礼真的是太普遍了,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办事就要送礼,送礼未必办成事,不送礼肯定办不成事。送礼之风吹拂,并没有想象中的狂风暴雨,更多时候表现为一种和风细雨的状态。也正是这样一种和风细雨,让人害怕,让人无力,认人臣服。

  “中国式送礼”的泛滥,加剧了腐败之风横行;腐败之风横行,反过来又加剧了“中国式送礼”的泛滥。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送礼的甜头,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送礼,以至于送礼也跨越了国界,在面对马悦然这样的诺奖评委时,竟然也有人想到了送礼;一些跨国企业来到了中国,也学会了送礼。更可怕的是,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社会道德的滑坡,大众心灵的疏离,乃至个体人格的分裂,都有一根线通到这里。并不需要深入探讨,谁都知道,“中国式送礼”源于制度建设的无力。制度建设是根,有的时候也成了叶,因为制度建设“一叶障目”,很多人忽视了自身的责任。

  人人都在痛骂贪官,都在痛骂不正常的社会风气,都在痛骂漏洞百出的制度建设。但一转身,那个骂得最凶的人,说不定借着夜色,低头哈腰,跑去送礼了。不要抱怨环境,你就是环境的一部分。在寄望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强调独立人格。即使成不了莲,也应该力挺莲,不让莲因为不与淤泥同流合污,而被无情摧残。

  那个想要给马悦然送礼的官员,身在文化领域,是文化的悲哀;身在官场,是官场的悲哀。很多人都在猜测这个人到底是谁,甚至要进行人肉搜索。挖出这个人或有必要,但必须看到,“中国式送礼”已经成了一张网,并不会因为偶然一次愤怒而被撒开。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应该怎么做,会不会成为送礼中人?会不会持之以恒地揭露、谴责、拒绝送礼?(毛建国)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