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国庆两节的到来,许多城市开始进入全年“最堵周”,处处可见“停车场”。以北京为例,25日傍晚交通指数实现“三级跳”,达到创纪录的9.6,要知道,交通拥堵指数达到8即进入严重拥堵的级别,指数达到9以后,市内道路基本就瘫痪了;昨天,有关部门表示将在晚高峰初期启动三级上勤方案,并根据实时掌握的道路交通情况和车流量变化程度,逐步启动不同级别的方案。
“不是正在送礼,就是正在去送礼的路上”。每逢传统节日,国人“礼尚往来”的“优良传统”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人每天一上班,装好月饼就出门,上午一直送到晚上,刨去中午吃饭休息,送礼时间都超过了8小时。顶着巨大的交通压力,穿梭在车水马龙之中,甚至半路内急也要乐此不疲……要说为什么要这样,明眼人其实都清楚,近年有个流行的段子,某官员因为受贿被抓,当审讯人员问是谁送的礼时,他说不记得了,因为送礼的人太多,只记得谁没送过。这里面固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也能看到送礼之风盛行的影子。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生活在一个堵点特别低的城市,幸福可能就是从单位到家的距离。无需赘言,要改变这种“逢节必堵”的现象,首先就是要呼吁改变一下人们送礼的观念,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淡化这种习气亦非一日之功。目前,除刹住送礼之风外,相关部门更需要反省改进当前的城市管理工作。现在有的城市堵点这么低,这里面难道不存在着城市规划、道路设计、管理疏导等各方面的原因吗?这就要求各级决策者,在平时就把“顺畅交通”真正当作一个目标,当成自己民生政绩单里的一项,而不是只写在规划中、画在图纸上。不管是新加坡通过城市规划治拥堵之本,还是韩国以经济杠杆调整汽车数量,不管是法国巴黎致力于打造自行车城市,还是美国纽约努力实施智能交通,这些经验都值得借鉴,而不是跟在市民屁股后面一起埋怨。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