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葛兰素史克涉贿 跨国公司的生意经已过时

2013年07月17日 10: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公安部通报显示,近年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方式,向政府部门个别官员、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这些用来打通关节的所谓“运营费”,在药价中占的比重有20%~30%,而这些费用都转嫁到了患者头上。(见7月15日《人民日报》)

 



    新闻观察:

    现在的药品价格“含贿价”

    业界常戏谑地称,现在的药品价格是“含贿价”。此话虽难听,但多年市场操作中,确实有不少药品在药价中分摊了这部分违规成本。此次出事的葛兰素史克高管就承认,用于推广和回扣的成本占了总药价的20%—30%。而据业内人士判断,葛兰素史克的这一比例并不算高。此前有调查发现,各个环节“明扣暗扣”后的最高比例,甚至占到总药价的50%左右。在这一业内“潜规则”影响下,许多药企为了争夺市场,往往无所不用其极,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药价出现严重虚高。【详细

    “运营费”推高药价只是表象

    药企是否有悬壶济世的良心,我们并不知道。当市场存在一种类似逆淘汰的规则时,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药企难免沾染上以行贿推高药价的风气:行贿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赢得更大的利润,他们为什么还要“独善其身”,看着别人在赢利而自己被淘汰出局?再加上,以药养医的制度让他们并不担心高昂的运营费最终会无人买单。于是,一条利益链开始形成,药品的价格不断被推高。【详细

    解决方法:

    1、用“明规则”驱逐“潜规则”

    近年来要求监管部门调查某些跨国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呼声不绝于耳。少数跨国企业倚仗自身雄厚实力在我国市场大玩“潜规则”,或利用强势市场地位对价格进行操纵,或通过行贿等非法手段进行利益输送,或对我国消费者采取差别化对待策略,压制了竞争对手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这些做法有悖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原则,不但不利于行业发展,也最终增加了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成本。【详细

    2、强化跨国公司监管体系

    跨国公司通常实力强大,其利益网牵扯到方方面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监管跨国公司是一个新课题。现行的跨国公司监管机制,可分为政府监管机制和国际监管机制两个层面。其中,政府监管机制由东道国监管和母国监管两部分组成,国际监管机制又包括双边监管、区域监管和多边监管等不同层次。【详细

 

    3、犯忌者要依法接受严惩

    葛兰素史克的商业贿赂丑闻使公众得以窥见药价虚高黑幕一角,涉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而洋奶粉品牌和境外液晶面板商的价格垄断问题,涉及经济转型阶段,维护市场公平和竞争秩序的重大课题,若跨国公司以其巨大的资源支配能力,染指某些行业的灰色利益链,势必严重扭曲市场关系,恶化固有问题,加大改革难度,这当然与中国发展大局相冲突,为监管者所不能容。敢于犯忌者必然要依法接受严惩。【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更高层次。一方面,中国市场的全球分量和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无需再用有违公平原则的“优惠政策”笼络海外投资。另一方面,中国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深化市场化改革,客观上要求更加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以及更加高效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

    我们希望,此次系列调查是政府对市场违规行为纠偏的一个新的开始。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不应再有侥幸心理。中国不会纵容靠非法手段做生意的企业,无论内资还是外资。因为,一个竞争的市场,也必定要成为一个公平的市场。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