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不能有财政收入“告急焦虑”

2013年06月28日 06: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受经济放缓的影响,目前不少地区的财政收入增速和进度远远低于预期,不算中央转移支付的因素,收不抵支的情况明显。为此各地开始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比如此前内蒙古财政厅在5月上中旬组成10个组,督促各地确保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任务。(6月26日《齐鲁晚报》)

    据财政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5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62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59亿元,增长6.6%,增幅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27314亿元,同比增长0.1%;地方财政收入(本级)29080亿元,同比增长13.4%。

    从这一数据看出,全国财政收入还是呈现增长状态,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在经济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作为政府部门来说,日子还是好过的,并未像媒体所言的达到“告急”的程度。特别是在当前银行业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这样的论断不要出现为好,不能人为制造恐慌,影响国家宏观调控。

    另外,在财政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不应产生财政收入“告急焦虑”情绪,不要为了完成所谓的“时间任务双过半”向企业过度征税。

    首先,经济决定税源,财政收入要尊重和遵循这一规律。企业是纳税的主体,财政收入下降,说明经济形势不好,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如果这个时候向企业过度征税,就是“杀鸡取卵”,是违背财政收入规律的,对于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是不利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处在下降的态势时,地方政府更应该注重涵养税源。按照法律该给企业减免的税收一定要减免,要把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下来,让企业能轻装上阵,为将来税收的大幅度增长奠定基础。

    其次,地方政府对财政收入下降也要有容忍度。或许,对于近年来习惯了财政收入20%以上增长的各级政府来说,今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长下降特别是下滑到个位数的增长幅度,令他们产生了完不成财政收入任务的焦虑情绪,因此在6月份这个“时间任务双过半”的节点上,才出现了抓收入的增收冲动和政策举措。

    其实,在经济出现波动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出现升降起伏很正常,是符合经济和财政收入规律的。前半年收入呈现下降趋势,后半年随着经济企稳回升,财政收入也就会出现增幅,全年一平均就可以完成预算任务。如果是这种情况,地方政府就不要刻意追求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的政绩效应,要容忍财政收入出现下降的情况。

    当然,地方政府刻意追求“时间任务双过半”,地方税务部门之所以愿意配合造成过度征税,也与超收奖、任务奖等激励因素和制度有关。因此,加强财政收入预算改革,特别是对税务部门经费投入机制等的改革,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李宁)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财政告急,政府更需勒紧裤腰带

 

“收不抵支”恰恰孕育着改革先机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