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在银行“钱荒”蔓延消息的影响下,银行、地产等权重股重挫,两市开盘后跳水,沪深股指呈现危机式暴跌。午后沪指放量失守2000点,跌超5%,近200只股票跌停,自去年12月5日以来再回“1”时代。(6月24日中国经济网)
此轮暴跌,资金外流只是表象,信心受挫才是实质。
事实上,对中国股市来说,资金并不是问题。只要看看地下金融的活跃状况,就足以相信市场上的资金是多么丰富了。关键是,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或者说真正手握巨额资金的投资者,宁可选择在地下金融活动中冒险,也不愿到股市闯荡。除了地下金融暴利空间更大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对股市缺乏信心。
要让资金向股市回流,让股市走出目前的严重低迷状态,最急需的就是提气,给股市提气,给投资者提气。
提气的方法很多,手段也很多。就眼前而言,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当共同“给力”。
首先,央行要有所作为。央行不能只会开闸放水,只会用政策进行信贷扩张,而不会合理分配资金,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近一个月来,李克强总理已三次提到盘活存量信贷资金的问题。何谓盘活存量,直观的理解不就是存量资金已经足够多,只是结构不合理吗?如果央行能够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让投资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信贷资金调整与优化的希望,感受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强烈支撑,股市也就不会在低迷中徘徊,更别说出现大跌了。
第二,管理层要有所作为。从郭树清到肖纲,虽然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一点没变,那就是力求让市场更规范,让投资者更放心。这些措施更多的是立足长远,而眼前的问题如何解决,也不能不管不问。因此,站在近期股市持续暴跌的角度分析,管理层就不能不有所作为,出台提振股市信心的政策措施了。譬如拿出一些能够安抚投资者信心的举措,发表一些能够起到提气作用的讲话等;又譬如通过适当方式出台适当措施,引进一些中外投资机构和资金快速进入股市等。
第三,相关职能部门要有所作为。解决股市信心不足问题,不能只靠证监会,财政、税务、保险、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等也要有所表示。比如财税部门,能否出台降低或取消印花税的政策?能否降低个人所得税和红利税起征点?而保险机构、社保基金等“国家队”能否也像汇金公司一样,以增持等方式让资金快速进场?这对稳定当前股市也相当重要。
第四,大股东要有所作为。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只会套钱,而不会救市;只会从股市抽血,而不会给股市输血;只会将上市公司越做越瘦,而不会将上市公司越做越肥。也正因为如此,在股市遇到困难时,大股东大多表现得十分“冷静”和“沉默”,很少有通过增持等方式来提升投资者信心的。面对当前股市的持续暴跌,大股东应当有所表示与作为了,应当通过增持来提升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只会在需要时减持获利,而不是在投资者需要时进行增持,那监管部门就应当限制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投资者与大股东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让股市不再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第五,投资者也要有所作为。跟风杀跌,对投资者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投资者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善于坚持坚守,而不要跟风杀跌。有句俗话叫作,风雨过后是彩虹。如果投资者都能够坚守,都能共同应对困局,股市也就会慢慢稳定了。否则,最终的买单的还是投资者。
总之,股市需要提气。而气从哪里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有所作为。(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股市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
股市暴跌,不能靠“政策市”来拯救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