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破冰年”报名缘何仅有一成?

2013年06月08日 07:56   来源:人民网   郑家侠

  异地高考,是2013年全国高考的最大亮点。今年作为异地高考“破冰”的首年,将有20多个省份实施异地高考,报名人数为数千人。在900万人的高考大军中,这个数字所占比例不高,但却是中国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进步。(6月7日中国网)

  异地高考真可谓一波三折,经过了冷落、阵痛、难产等一系列过程,现在终于结成了“瘦果”;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果”。比如广东主打“积分入户”,上海与《居住证管理条例》挂钩,河北要求“接受高中段教育”,黑龙江的“本省学籍”等。这种与户口、学籍挂钩,对异地考生来说,本身就是“天堑”,而不是“通途”。仅一成异地考生完成高考异地报名,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各地设置这些壁垒表面原因是“教育资源紧张”,实际上是“地方保护”。目的是保持发达地区高考招生的低竞争力,继续享受本地招生名额“肥水不落外人田”。必须看到,若不是民间呼声甚高和异地考生的呻吟惊动高层,地方的异地高考成行不知还要等到何时?正是高层强力推动,地方在不情不愿被逼中接受了“异地高考任务”,所以各地折腾出了与户口、学籍挂钩。这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而言,报名异地高考成功率,可以说忽略不计。一成实现异地高考的群体,要么是高精尖人才,要么是高富有群体,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真正意义上的“异地高考”,应该是“高考面前一律平等”的高考,这样一些异地优秀考生就能享受到优势资源教育,从而脱颖而出进入优势大学,实现优势人才选拔和创新成果出炉;才能早日打造出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洗去“近百年来我国没有世界创新成果”的耻辱。而各地都怕异地学子竞争招生名额,因而设置这样那样壁垒门槛阻拦,直接把异地高考给“病变”了。

  美国到处都可以“异地高考”,发达地区的民众也没有民怨震天,反而在这种平等招生环境中实现了强国梦,让民众心服口服。我国各地对“异地高考”绳捆索绑,只能距“中国梦”遥不可及。鲁迅说:“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国外正在异地高考这条道中受益,我国不妨立法给异地高考彻底解禁,如此让各地自行设计规划,异地高考必然被折腾的“九曲十八弯”。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