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官场“雅贿”“哑”了干部

2013年02月27日 07:11   来源:红网   清秋流筝

  景德镇瓷器的兴旺与庞大的官场需求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微妙。“没有官场生意,怎么养得起这么多大师?某种程度上,盛世的大师们就是由整个官场里的生意滋养起来的。”一位河南籍的省级大师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2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雅士就喜欢收藏字画、瓷器,对中国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其中也不乏在朝为官甚至是煊赫一时的文臣武将。

  说起来,风雅这东西本就是一种爱好,文人雅士也戏称它为“趣儿”。一幅画,一件瓷器,不见得非要出自大师之手,也不见得非要价值连城,只要是自己觉得有“趣”,就可以收藏把玩,乐在其中。可惜的是,雅俗并存,在艺术收藏上也不除外,总有那么一些人,非要把艺术品价格化,不再注重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而注重经济价值,甚至是用来当做行贿的“法宝”,真可谓是“有辱斯文”,那些“爱财收礼”的干部,也真是把“附庸风雅”这词演绎得淋漓尽致。

  尽管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使得公款吃喝得以遏制,以传统高档保健品和烟酒为主的礼品市场也明显回落,但是艺术品市场的“藏污纳垢”却依旧盛行。

  “雅贿”之所以盛行,就在于这些艺术品没有明确的标价,但却有巨大的升值潜力,而且一旦东窗事发,纪检部门对于行贿受贿的金额也难以定价,这就给问题干部辩解开脱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雅贿”无论再“雅”也终究是“贿”,更何况这看重“经济价值”的“雅”就是十足的“附庸风雅”,非但如此,艺术品收藏的“邪气”也会引发艺术品市场的动荡,影响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不但没“雅”了自己,反而会令真正的行家内行对此嗤之以鼻,贻笑大方。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干部拿了这些“雅物”,恐怕在今后遇到送礼者求着办事的时候,总会难以推脱,“哑”了自己;在面对纪检部门检查的时候,恐怕也会是低头缄默,哑口无言,没有之前的“谈笑风生”了。

  笔者认为,要想打破这种依托于艺术品的“雅贿”格局,关键就是我们的干部要舍得“打碎”自己心里的那个“如意算盘”,不要老想着变着花样“得实惠”,而应该多花些心思在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服务群众上,毕竟“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再好的瓷器也不不过群众认可的笑容。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