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和:烟草业远离"中国特色" 控烟才能取得实效

2013年02月25日 06: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吸烟有害健康,人所共知。但说到“控烟”,很多人就会变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长久以来,烟草企业裹挟吸烟人群,自诩“纳税大户”来干扰控烟行动,这已招致舆论的广泛批评。最近发布的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又一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在控烟的问题上。

    与很多产业一样,烟草行业也具有“中国特色”。在烟草专卖制度的语境下,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是政企合一的体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特殊经营体制使得烟草行业成了一个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独立王国”。有了占世界1/3的中国烟民的贡献,这个不存在竞争的行业自然财源滚滚。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烟草行业这个垄断市场,供给是相对稳定的,控烟规划的内容是否切中时弊,是否能减少吸烟者数量,不妨从需求的角度来思考。

    增加消费者负担。提高产品价格和增加税收是减少各阶层人群特别是青少年烟草消费的有效手段,但控烟规划中有关烟草税收内容只涉及烟草税收管理、价格管理和烟草企业收益管理,却没有提高烟草税率和烟草价格的承诺、调整税率的方法、税价联动的规定和提高烟草价格的时间表等。

    改变消费者偏好。有冲击力和有震撼力的图形健康警示,能够最明确地将使用烟草的健康风险传递给公众。但根据规划的描述,2016年前我国香烟包装不可能采用烂牙、烂肺、烂脚等“重口味”警示图形。

    减少消费者数量。通过法律规定限制消费者购买,但控烟规划将“评估公共场所控烟法律法规成效”作为重点,把“研究制定全国性公共场所禁烟法律规定”作为远期目标。此发展战略必将大大延误全国立法进程,使2015年降低二手烟暴露率12.4%的目标无法实现。

    控烟规划无法影响消费者需求,控烟的效果很有可能大打折扣。虽然,烟草行业的经济贡献常常被错误地当成其必须存在的理由,但即使烟民需要抽烟也不希望被专卖体制绑架,而烟农及烟草工人本应该选择更多的致富路径。真正戒不掉烟草的恰恰是地方政府的“钱袋子”,这当然也是有些官员称“控烟就是卖国”、“烟草是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等的霸道言论底气之所在。

    既要考虑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需求,又要顾及烟农和烟草从业人员的利益,就只有从国家层面上理顺控烟机制,把烟草生产者、销售者和控烟组织分开,切断政府和烟草企业的利益链条。同时,烟草业转产也是控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烟农转而种植其他更具经济收益的农作物,让烟草从业人员转而从事其他更具前景的行业,都不能被忽视。

    当然,我国很难在短期内减少对“烟草经济”的依赖,相应的控烟行动也将经历持久战。“烟草经济”,这场企业利益与公众健康的博弈仍将继续下去。不过,在控烟规划发布后引来的争议声中,让“中国特色”远离烟草行业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贾文和)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黑肺烂牙”能否吓坏烟草经济的小心脏?

 

禁售“天价烟”不如拷问烟草背后的暴利

 

控烟的“万般风情”,香烟最懂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