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环保局长被邀下河游泳 价码缘何“一升再升”?

2013年02月20日 17:54   来源:四川在线   吴纹辛

  近日,浙商金增敏在微博上出20万请温州瑞安市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引发关注。无独有偶,19日,又有一人抬价至30万,邀请温州市苍南县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2月20日人民网)

  从东莞网友肖功俊出价10万元,到浙商金增敏出价20万,再到温州网友“CHUAN-庆”出价30万,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价码是越来越高,公众舆论的议论与质疑也是越来越热。面对民众的争相“喊价”,我们不禁要问什么让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价码的“一升再升”?难道仅仅是环境污染对公众敏感神经的巨大触动?还是民众吃饱了没事干的“炒作”、“闹剧”?

  在笔者看来,连接三次开价邀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事件的背后,有的不仅是民众对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追求与向往,更饱含民众对部分官员作风不实、履职不作为的愤慨与忧思。正如有网友说:“抬价行为折射的是公众的无助。”而这种无助,更折射出了公众对于干部转变作风、勤政务实的新要求。

  要想让民众“降价”甚至不再“喊价”,领导干部非更加苦干实干不可。连续喊价让环保局长下河洗澡,看似只针对环保部门一家,其实“矛头”直指各级领导干部。“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真正转变作风、勤政务实、真抓实干,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与需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盼,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赢得党心民心,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否则,今天有喊价请环保局长“下河”,明天未尝不会有请安监局长“下井”、请教育局长“听课”、城管局长“扫街”的喊价。

  除此之外,要想让民众“降价”甚至不再“喊价”,领导干部还得多一份责任的担当。推动发展、服务民生责任重大、千头万绪,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失误在所难免。但犯错误不可怕,可怕是一犯再犯且拒不承认、不以为然。在面对责任和风险时,领导干部应当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绝不能因害怕丢“乌纱帽”而逃避责任、相互推诿、隐瞒真相。否则,“堂而皇之”地摆出“这事儿不赖我”的姿态,不但澄清不了事实真相,反而还会造成民情激愤,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全党、全国上下转作风、助发展的当下,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以此为契机,转变自我、修养自我、提升自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投身工作,在推动发展、服务人民中真抓实干、实现价值。这才是为官之道!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