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腐败”症结凸显监督的缺位

2013年01月23日 09:42   来源:荆楚网   沧海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吴集镇原党委书记赵锦彤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收受他人贿赂共计9万元。“赵锦彤案的最大特点,就是他把自己的日常开销拿到镇政府财政上以招待费的名义报销。”,负责查办此案的淮阴区检察院检察官说。(2013年1月22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公款吃喝已经成为一项社会顽症,社会公害。我国关于公款消费的相关禁令多达上百项,禁止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规定也越来越细,然而反观现实,这些三令五申却未能禁住“舌尖上的腐败”,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难以纠正的腐败痼疾,贪污借助“舌尖腐败”,这一现象的出现值得反思和警惕。

  时下,各类名目繁多的“公款吃喝”活动在不断的翻新着花样,我们现在许多政府官员利用“协调”和“关系”幌子大吃大喝,一掷千金,有的官员则利用“一支笔”的权力随意拿着“公款”为自己及其亲朋好友搞消费“埋单”…… 做为基层乡镇干部的赵锦彤在工作中招待上级,接待客商,应酬等等看似平常的事情,却借助“舌尖腐败”进行贪污则是影响到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

  笔者看来,腐败源于公私不分。赵锦彤利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行为是走向所有腐败的第一步。在利用政府和他人的金钱大吃之时,公私不分变得理所当然。随后,道德观开始麻痹,进而开始贪污政府的钱或满不在乎地受贿。公务接待领域中之所以存在这么严重的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说到底是由于现行公务消费体制漏洞多、隐患多。现有的一些制度脱离了公务消费实际,或者是制度规范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规范公务接待活动。同时,由于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规范、不透明、缺乏刚性等因素的影响,使腐败分子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便利,在公务接待中搞各种违规动作。

  笔者认为,公款吃喝导致“舌尖腐败”屡禁不止的事实,除了暴露出相关部门领导思想上的“松懈”,还暴露出“四缺”:公共财政体制的“缺陷”、公款消费监管的“缺位”、财政支出公开性和透明性的“缺乏”、健全完善的行政问责制度的“缺失”。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制度设计上,应对公款消费标准作出严格细致的规定,把职务消费与个人消费区别开来,把常态消费与奢侈腐败消费区分开来。一方面不否定干部常态的职务消费,另一方面对公款奢侈腐败消费要加强监督,从严问责,让公款消费监督不再是“隔靴搔痒”。并依靠完善的公众监督机制,包括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纵向监督以及横向监督机制,或者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督促政府部门的财政公开等,从体制上和观念上解决“舌尖腐败”问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