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为何想“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2013年01月16日 16:42   来源:荆楚网   先冬梅

  1月4日,哈尔滨市举行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人员培训结业式,448名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据了解,本次公开招聘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培训结束后他们将正式走上环卫工作岗位。有研究生表示:“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1月14日新华网)

  不知从何时起,“公考热”成了热门词汇,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成了香饽饽,从百里挑一到千里挑一再到最近一次国考报名的“万里挑一”,参加公考成了无数毕业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其中也不乏凑热闹者,不乏“打酱油”之人,但有很多人的确是冲着编制去的,冲着“旱涝保收”的稳定去的。当国考职位限制基层工作经历,备注说明岗位条件艰苦,限制学历学位时,依然挡不住众多大学生想要进入编制的梦想。

  研究生当环卫工,看中的是“编制内的幸福生活”,稳定的工资收入,健全的医保养老保险公积金,可发展的官场晋升等等。也许有人会说,天之骄子扫大街,是浪费人才,是教育的失败,是国家政策的失败,但我们要看到,这也是现实的无奈。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新增的应届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当无数人在城市中成为“蚁族”、“蜗居族”时,相比之下,编制内的稳定成为研究生的就业选择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的想法有点偏颇,但这也说明了编制内外的差别。因此,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机会,建立以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发展环境,让大学生享有更多选择的公平权利,才能避免“死在编制里”的现象,才能使“公考热”降温,才能让这些研究生找到最大限度发挥才能的舞台。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