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增加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办公经费补助标准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通知》,对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最低补助标准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大幅增加,其中社区干部最低补助标准比过去翻了一番。(1月8日四川在线)
村、社区是基层组织的细胞,直接面对和服务群众,工作繁杂,大到一村经济的规划发展,小到群众衣食住行、邻里纠纷,可以说村(社区)干部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既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又影响到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但长期以来报酬偏低,影响了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四川省大幅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无疑是“对症下药”,为基层干部解决了后顾之忧,必将有力推动基层组织健康发展,增加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但须注意,报酬与工作态度和实绩未必就成正比。村(社区)干部的工作自由度比较大,除了上级规定的硬性任务,很多工作的推动需要靠干部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加上一些村(社区)干部当“官”为谋取私利,在工作上消极懈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干部大有人在。因此,大幅提高报酬后,尚需加强村(社区)干部的管理和教育。
首先,要优化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选好一位带头人,就能造福一方。今年是村(社区)组织换届年,要通过换届把真正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选到村社干部队伍中来;要有相应的措施,把那些动机不纯、混天度日只想拿报酬的人拒之门外。大幅提高村社干部待遇后,村社干部的职位更有吸引力,在选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上就尤为重要。
其次,要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的培训。要使村社干部适应新形势、新条件下的工作任务,就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通过培训,要不断增强他们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增强贯彻党委政府政策方针的水平。
再次,要有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一些村社干部,在竞职演讲的时候说得动听,保证在任期内要为村民做许多实事;可一旦上任就碌碌无为,以权谋私,甚至贪污腐败、涉黑贩毒,成为群众深恶痛绝的人。要杜绝这类现象发生,就要让村社干部的报酬与绩效挂钩,让群众来评价他们的实绩。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