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不喝自来水”的言外之意

2013年01月07日 08:13   来源:燕赵晚报   吴龙贵(云南昆明)

  北京一对研究饮用水水质的夫妇已20年不喝自来水。这对与饮用水打交道二十余年的组合,谈起喝水来自然不必谦虚,“我们可能是北京最会喝水的家庭,没有人像我们这么讲究。”58岁的妻子赵飞虹说。(1月6日《南方周末》)

  乍看“20年不喝自来水”颇有点惊世骇俗的味道,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其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对夫妇都是饮用水方面的专家,对北京自来水水质下降的问题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择更有健康保证的饮用水,就像有钱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一样,乃是一种本能的诉求。

  普通民众可能不如这对夫妇那样对饮用水有如此专业的研究,但城市自来水水质堪忧的问题却并不是什么秘密。去年有报道称,2009年住建部曾对全国城市饮用水水质状况做过普查,但至今未公布数据结果。多位业内人士称,此次检测实际合格率仅为50%左右。绝大多数人做不到“20年不喝自来水”,并非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也不是不注重生活品质,而只是因为经济能力有限。现实中,并没有几个家庭能做到用矿泉水代替自来水。

  “20年不喝自来水”这个极端的例子,本意是想提醒人们正视城市饮用水的安全,但却意外地暴露了一个真相:那就是在自来水水质尚不完全稳定的现实面前,有条件的家庭完全可以规避这种风险,而没有条件的家庭则只能被动接受。

  凉着喝“昆仑山”、沏茶用海南岛的“火山岩”、长白山的“泉阳泉”,做饭用的是北京本地的矿泉水——这对夫妇在饮水方面的精致和奢侈,让公众羡慕不已。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但如此高品质的生活是需要丰厚的财力支撑的。这个家庭中,丈夫在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饮用水产业委员会工作,妻子是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人们想问的是:专业管理和研究自来水的官员和专家学者本身并不饮用自来水,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和敬业心来对待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吗?

  一个不下井的矿主,当然不会去管其他矿工的死活;一个有固定工资的城管,也不可能理解小贩的辛酸。在我们的公共领域,很多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是因为共生机制的缺乏。校车事故频发,乃是因为管理校车的人没有子女坐校车;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是因为管理食品安全的官员吃着“特供”。当我们把一些公共事务交给与之毫无利益关系的人去管理的时候,其效果自然无法让人乐观。从这个意义上说,“20年不喝自来水”未尝不是自来水水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