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开始在全国施行的新交规引发巨大争议,其中闯黄灯罚6分是舆论批评的焦点,黄灯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舆论对整个新交规的态度。公安部发布的消息称,新交规首日执行情况良好,各地交通事故都呈明显下降趋势。然而对这些官方消息,舆论并不买账。
我们认为,中国机动车高速增长,而总体驾车文明不高,现在确实到了推动依法文明驾车,建立与中国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交通秩序的时候了。这决非官方的心血来潮,而是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再不这样做,整个中国都将被越来越多的大小汽车“堵死”。
新交规比老交规严格得多,这一改变与上述大现实相契合。但它的所有条目是否都很准确、到位,可探讨的空间当然有。一些人对黄灯条款不满,这样的争议在任何新规定出台时都会有,而这一次舆论以相当激烈的方式提出来,这种挑战性是时代的标签。
黄灯是绿灯和红灯之间的过渡性信号,它本身就有一定的模糊性。过去很多人把黄灯当绿灯用,见了黄灯不是减速,而是反过来加速,尽可能“闯过去”。这样的“闯黄灯”现象比比皆是,新交规的初衷显然就是要对付这种不文明行为。
但新交规是否做过了头,又把黄灯“当红灯用”了呢?从这两天舆论的角度看,一些质疑有其合理性。至少从文字上看,新交规并没有解决黄灯的“模糊问题”。
其实这种模糊性根本就解决不了,过度较劲就是抬杠。黄灯既非绿灯又非红灯,它是要求我们立刻结束正常通过行为的开始,如果它的这一权威能够被全体中国的驾驶者严格接受,这将是这个国家了不起的社会进步。
黄灯条款不是用来找麻烦以及整人的。它有可能推动人们形成新的路口驾驶习惯,但也有可能被最终证明过于严苛,但到底是怎样,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再做总结。新法规推行第一天就急急忙忙否定它,这不够理性,是情绪化的。
重罚闯黄灯不是中国的发明,韩国、新加坡等不少国家都在这样做。新交规刚刚推行,尚来不及对它的实行做客观、综合观察,就一窝蜂地批判它的黄灯条款,仿佛新交规本身就是“恶”的,实在没有必要。一些人动了那么大的气,这让人怀疑,他们不仅仅是冲着一个条款有可能不够完善去的。
新交规是中国社会向更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迈进的一个标志,反对它的人有些是不习惯,有些是看到了它的问题,还有一些人就是对抵制来自政府的任何动议很感兴趣,这些复杂的意见混合在一起没什么值得奇怪的,中国今后大概一遇到事就会是这样。
希望公安部认真听取舆论的所有意见,忽视提这些意见的动机,而专注它们的内容。同时公安部应及时搜集新交规的实行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估。这当中切忌有“错了也要坚持”的敏感,有问题就改正,这是各政府部门在舆论多元化时代必须有的坦然。这也应是“转变作风”的真正重点。
中国的发展有着多重含义,更高水平的社会治理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新交规的推行就是中国综合发展的一个重要细节。无论黄灯条款的最终命运如何,支持新交规的落实,都是全体公民的应有态度。因为更安全更通畅的交通路口属于我们大家。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