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斥农民工衣服脏 歧视是融入城市难的现实隐喻

2012年12月31日 08:54   来源:中国网   张剑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12月28日,重庆825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当时车上的其他乘客无不对这名老太的话感到愤怒,众多网友表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12月30日《重庆商报》)

  在每个人的私有“词典”里,或许都前置着一个隐性的“市容”概念。于呵斥农民工的老太太而言,市容就是整洁的城市环境、干净的个人卫生,而之于那位农民工,市容则可能是公平的话语空间,安于“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平淡。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老太太的“市容”概念与农民工的发生冲突,以致引发矛盾,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道德制高点”上的喧嚣争论,从来都容易吸引眼球。表态站队,给老太太贴上“自私”、“刻薄”、“阴暗”的标签,本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最令人难以释怀的是,此情此景,我们并非第一次触及,这些无法摆脱舆论诟病的公交车事件,或许还不是歧视二字就能解决的那样简单。

  老太太的呵斥言论或许值得商榷,但这偏执里所隐藏的人性孤傲、自我里所透露出来的底色歧视,却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思维视角:农民工究竟该怎让融入那座和他们一起同甘共苦的城市?

  事实上,老太太与农民工因穿着而引发的舆论争论,其本质上也正是农民工融入城市之难的现实命题。类似问题之所以会接二连三地出现,其根本原因仍在于农民工融不进那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圈子,而都市人也不能以一个宽容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地位低下、工资低廉”的底层人民。

  在这样的尴尬处境中,农民工免不了会少一份为城市发展献计出力的人文情怀,他们能做的,只是机械地重复着与之构成经济收益的契约工作。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交易砝码的物质平台上,城里人与农民工缺乏了社会互动,丧失了平等的对话空间,于是乎,农民工不再把城市当成自己的家,不再把城市的发展与自身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这座城市中,他们看过了太多自私而又鄙夷的目光。

  当城里人对农民工产生了天然的排斥,而制度又不能有力阻止这种排斥时,歧视便成了穿在农民工身上的隐形外衣;当城里人通过金钱购买农民工的劳动力,且顺带也购买了农民工的尊严时,农民工便成了城市的边缘人,游走在那个不属于他们的城市地带。于此而言,农民工坐公交被呵斥,只不过是万千歧视中最为普通的一种,那个“出言不逊”的老太,更不应该成为被鞭挞的历史罪人。

  就此而论,在对待农民工问题上,最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制度。如果我们在顶层设计上能够消除对农民工的天然敌意,在公共服务中能够切身体验农民工的现实处境,在农民工的务工环境、权益保障上多些实质性的努力,那么,农民工定会以爽朗的姿态、干净的面庞融入这个城市之中。

  诚如某评论所言:“每一个诚实劳动者的际遇,都在示范这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农民工在公交车上的遭遇,只是检验城市文明的一张试纸,而从这张试纸中我们该看到什么,无疑会成为当下最应该思考的话题。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