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官员急售房产 背后有多少“房叔”还在潜伏?

2012年12月25日 17:12   来源:光明网   冯静

  近日,广东、江苏多地近日出现政府机构人员放盘卖房现象,官员财产公示甫一试水,即让不少人胆战心惊。房产信息最易清查,倘若官员财产公示普遍推开,该有多少“房叔”浮出水面?推行财产公示,技术上没有多少困难,难在痛下决心。倘真的刮骨疗毒,官场风习必可趋于清明。(12月24日中国网)

  多地出现政府机构人员放盘出售的现象,有公职人员甚至一次性抛售8套房产,这个现象不禁令人兴奋,有人乐观估计官员将“灰色收入”之一的房产大量抛售极有可能会导致房价下降。

  房价问题基本上受房地产开发税费、土地出让金成本等众多因素影响,或许使这种靠官员抛售来“救市”的言论显得有点异想天开,但官员大量抛售的现象,无疑代表有着敏锐政治嗅觉的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网络反腐带来的危险性,故而急于擦干净自己的屁股,避免身陷危机。因此,在笔者看来,众多的官员急于“抛售房产”,不难看出其背后的“灰色收入”仍然大量存在,殊不知还有多少“房叔”正等待“挖掘”!

  随着各地纷纷试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以来,很大一部分试点市、县都把公示内容、公示范围控制得很好。然而,部分地方仍然存在“小范围公示”和“避重就轻”的情况,虽然任何改革在“试水”阶段大家会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操作方法,但是为了真正保护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官员财产公示就不能够“遮遮掩掩”,而应做到“一清二白”,让公众口服心服,达到监督的目的。

  其次,将官员财产申报的眼光仅盯住“房产”等大额或较明显的财产,而不是全部潜在资产,也助推了大量“官房”的抛售现象。如2010年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虽充实了申报财产的内容,列举了大部分“看得见、摸得着”的重大财产,但未包含字画、古玩、继承的遗产等其他一些财产,无疑给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留下了“死角”,让一些“房叔”、“表叔”仍在继续“潜伏”。

  另外,官员为了在公示之前急于“洗清嫌疑”,用出售房产换来“清白”,也说明现今的公示审查制度仍存缺漏。官员特别是对新提拔的干部在进行任前财产公示时,应该关注其任职或任公务员以来的财产和资产流转状况,而不是仅限于目前在其家庭名义下的财产。要通过不断修订相关制度,进一步防止官员在任前将“灰色收入”转入其他正当渠道名义下,甚至转移到国外,增加反腐监督和惩治的难度。

  官员“抛售”潮的出现虽有多种原因,或可认为是网络反腐所形成的有效倒逼。目前中国的网络反腐与美国曾经的“扒粪运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今,网络反腐下大量“表哥”、“房叔”的伏法,都代表这种社会运动下所产生的威慑力。因此,我们不难看到,任何与正义相悖的经济、公职行为,不可避免地都会陷入“被扒粪”、被讨伐的局面。腐败现象更是如此。相信在“网络反腐”大趋势的倒逼下,将会有更多的官员慑于舆论监督的压力而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网络监督的效力也就真正体现了。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