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桥底就可“防民工落脚”?

2012年12月25日 09:32   来源:广州日报   子在渊

  20多天前,河南郑州市中州大道的高架桥下,民工刘红卫在寒冷、饥饿和疾病中死去。现在,中州大道已全线禁止民工住宿,立交桥下部分地区还设了花盆和铁栅栏以防民工落脚。当地街道办称已为民工准备安置点。这种封闭桥底、不让民工落脚的做法是否合情合理?以下两文从不同角度探讨。

  正方 桥底禁宿亦有善意

  就事论事,以铁栅栏与花盆将桥底围蔽,剥夺民工夜宿权利,很容易招惹众怒。然而,站在公共管理的角度,也是一件左右为难的事。桥底露宿已经造成民工冷死事件,引发全国关注,当地管理部门再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行吗?万一再发生同类事件,咋办?

  桥底四面通风,无遮无拦,根本不适合住宿,尤其最近天气异常寒冷,漫漫长夜露宿桥底很容易被冻伤,加上缺乏照顾,让人担忧。无论从人道主义,还是公共管理角度,禁止民工露宿都无可厚非,不管倒是失职。何况,当地并非只是一味禁止,把民工赶走了事,而是为民工们准备了安置点,为他们提供基本的住宿和避寒需要。体现善意的管理,还有什么反对的理由呢?

  民工们说高架桥附近昼夜都有货车卸货,露宿桥下更易找到活干。作为管理者,不妨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在就近设立安置点,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连海平)

  反方 “铁栅栏”令人心寒

  为了防止民工在高架桥下落脚,就在桥底摆满鲜花,架设铁栅栏,如此做法,实在令人心寒。桥底本是一些民工无奈的栖身之地,现在没有了桥底的挡风遮雨,谁又能保证那些不愿进临时安置点的民工不会挨冻呢?

  别再拿什么“桥底本就不是睡觉的地方”、“放着救助站不进,为何还要睡桥底”为这种做法辩解,谁想大冬天的睡在冰冷的桥底?

  因而,鲜花摆在桥底,虽然和之前的“桥底锥”相比,看起来漂亮了许多,但背后透出的冷漠如出一辙。不难看出,当地之所以这样做,更大的原因是不想再出现类似“桥底冻死骨”事件。但若要防范民工冻死街头,根本做法不是架设铁栅栏,而是反思如何扩大救助站的救助能力,同时对拒绝救助者进行问责,使每个需要救助的人都能得到救助。以此而言,“一刀切”地禁止民工在高架桥下落脚,还是一种“懒政”思维。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