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6时许,河南省漯河市普降大雪,气温骤降至零下8摄氏度。当地民政、公安、卫生系统人员随即针对街头流浪人员开展紧急救助。深夜10时多,为了劝说一位拒绝接受救助的老人,漯河市民政局长戴友良甚至单膝跪地俯下身子,老人因此被感动,随后被抬上救助车拉到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妥善安置。(12月22日大河报)
大部分民众对于这位局长惊人之举表示赞同,美曰官民互动,鱼水之情,跪出了寒冬的温暖。但是也有人认为此局长是在作秀,怕出事丢了乌纱帽,讽刺质疑理由娓娓道来。在官员“大老爷们高高在上”的官僚之风长期影响下,作秀之嫌有着相当大的市场。
对于此局长的跪劝之举,笔者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惊天动地,作为民政局长,保护流浪人员是职责所在。没有必要把正常的事情加以渲染。在寒冬大雪夜,局长跪劝行为多少体现亲民思想。即使是作秀,这位局长也让流浪老人得到了治疗,做了一件好事。诸不知,当我们嘲笑官员作秀的虚情假意时,这个年代作秀也少的可怜。而且在当时的情景之下,难以想象此局长会这么理智的作秀。
让笔者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这位流浪老人要拒绝政府的救助?为什么要局长跪下才感动方休?拒绝政府的雪中送炭,宁愿呆在寒冬的大雪里遭罪。他在顾虑什么?他在担心什么?回答这些问题,或许可以从当下城市治理流浪者的方式出发。
在很多城市管理者看来,流浪者就是城市的一块伤疤。他们被认为是市容市貌的搅局者。于是我们看到城市对流浪者限制、驱赶、遣送等各种排挤做法,流浪者受到各种不合理的待遇。这本该是一个需要得到救助的群体,但是他们没有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最低生活保障。于是久而久之,一种隔膜在官员和流浪者之间形成。对于很多流浪者来说,让他们留在城市就已经心满意足,流浪是他们难得的清静,他们不会认为雪夜里会有城市的炭火。在他们看来,政府的突如其来的救助是如此的不合时宜,会认为这是一种陷阱,是城市在实施一场大规模的遣送驱赶阴谋。他们害怕自己会就此远离这个城市,于是他们拒绝相信政府,拒绝救助。这位河南流浪老人行为就是流浪者群体心态具体而微的表现。
这种隔膜将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权威性,导致民不信官、民不信政府。逼到局长跪下才罢休,可见这种质疑是多么的深厚。如果政府部门不重新反思流浪者问题。流浪者群体心态会一直会走向更极端,拒绝救助现象只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