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容腐败——“美容院”“高消费”背后的隐忧

2012年12月19日 17:14   来源:大江网   赵伟

  截至12月初,京城多起因美容而衍生出的系列贪污、受贿大案在历时一年多的全面调查后,目前已由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陆续侦查终结。据了解,这是北京市检察机关首次查办发生在美容会所里的系列贪污、受贿案件,共立案13件,其中12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均为女性,另一起是北京城建集团原副总刘某为情人出资美容的共同贪污案,13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多为局、处级干部,涉案人员之多、波及行业范围之广,均为京城历史之罕见。(12月19日法制网)

 

  办案检察官剖析,这一系列因美容而发生的贪污、受贿案件均实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而女子美容会所里的高消费又将常人拒之门外,脱离了监管。这种新型的“美容腐败”潮流极具隐蔽性,使得很多女性官员抱有侥幸心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近日,在京立案的13件案件中,有12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均为女性,年龄大都处于40岁至50岁的中年人,均因爱美而衍生的长期性的贪污、受贿案件。高消费滋生腐败已有蔓延并扩大化的态势,如果不加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为“美容腐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是女性天生爱美,一些中年女性因为年龄的增长,容颜一日不如一日,当看到年轻貌美的姑娘时,心中的羡慕、嫉妒刺激了其爱美之心。一些四、五十岁的实权女性,很难抵制住美的精神诱惑,因美而产生的贪污、腐败就自然而然的顺势蔓延;二是美容会所的隐蔽性。美容会所是高档消费场所,将一般民众拒之门外,脱离了民众的监督,即使是有着同样经济实力的人,在享受美容时大多接受的是私密空间的一对一服务,这一切在无形之中为美容腐败者消除了心理负担。换句话说,直接为贪污、腐败打了掩护;三是制度的缺陷。美容院借助一些空壳的商贸公司和销售公司,开具“会议费”、“培训费”、“办公用品”和“礼品”等不同名目的发票到单位为其平账,在这种利人利己的变相交易中为贪污、腐败提供了直接的便利条件,让贪污、腐败日常化,最终让腐败者的私欲极度膨胀,一发不可收拾。

  反腐是世界永恒的话题,不论何时何地,我们不能完全禁止,但能有效防止。要想遏止高消费背后的腐败利益链,禁止高消费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唯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处于腐败边缘的人悬崖勒马;加强高消费场所的监管,让消费公开化、透明化。如在美容会所等高消费场所进行实名制消费,让腐败的种子在阳光下永远休眠;加强高消费场所的打击力度,实行不定期检查,一但发现从事违规违纪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加大处罚力度,并将其纳入重点监管黑名单名列,让腐败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