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强捐"的土壤"植"不出任何"森林城市"

2012年12月11日 11: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正上演一场“筹集1亿元绿化资金”的强制性捐款运动。近日,有淮北读者向中国青年报反映称,该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以植树造林、造福民生的名义,发出资金募集令,变相搞强制捐款,当地干部群众对此议论纷纷。(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正上演一场“筹集1亿元绿化资金”的强制性捐款运动。近日,有淮北读者向中国青年报反映称,该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以植树造林、造福民生的名义,发出资金募集令,变相搞强制捐款,当地干部群众对此议论纷纷。(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强捐不可能建成“森林城市”

    任何强制性的捐款,都可能激起民意的反弹。即便是打着建设“森林城市”这样的公益、民生旗号,也不能听任地方政府随意动用行政力量,强迫民众捐款。“森林城市”云云,首先是一个文明城市,而文明城市的前提是政府行为的文明、合法。动辄就强捐,并非良性治理之道。【详细

    请远离“被自愿”

    一是一,二是二。当地官员若想取信于民,就别玩弄自欺欺人的“文字游戏”。号称“造福于民”的工程,却是在变相强捐,这显然无法承接民众的权利诉求,只会削减百姓对所谓“利民工程”的支持率。到头来,就算工程为官员赢得了一堆政绩拔高的筹码,也会是得不偿失——当公信力的羽翼被拔光了,又怎么腾空呢?【详细

    权力之手不要在百姓怀里“乱摸”

    我们并不否认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是一项民生工程,城市环境优美、鸟语花香是每一个市民的期盼。但是,当民生工程的资金被“摊派”、被强捐后,还有什么城市文明可言,更遑论民生工程了。当一个原本很“美丽”很“绿色”的民生工程,却在权力的主导下演变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甚至是民怨工程后,这样的教训难道不够深刻吗?

    真正的民生工程,应该是不扰民的,是切实造福百姓的。一些地方政府应管好权力之手,不要往老百姓怀里“乱伸”、“乱摸”。【详细

    纵赢得政绩也将失去民心

    “民生工程为何搞得怨声载道?一再搞变相强制捐款的城市,还能有多少文明?”如果民生工程不以民意为意,丝毫不顾及民众心之所想,这样的民生工程还有多少“民生”味道?而不以民众评价为关键衡量标准、肆意践踏欺凌民意、令民众倍感心寒的政绩光环,又能有多少含金量?【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捐款是建立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之上,地方政府动用行政蛮力打着“募集资金”的幌子,恐怕行的还是强行摊派之实。缺乏民意的土壤显然是“植”不出任何“森林城市”的。城市管理应该将管理权交还给公民,“创建”怎样的城市也不应该放任地方政府为所欲为。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