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拉开了新一年经济工作序幕。今年的会议依然将拉动内需和科技创新两方面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但与去年相比有一个变化:科技创新与拉动内需的顺序发生互换,经济工作从去年的“科技领航”转变为今年的“内需为先,科创助力”。这预示着中国经济的一些新变化。
回望2024年,科技创新如同璀璨星光,照亮中国经济前行之路。中国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刃,在全球市场披荆斩棘。“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外贸出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2024年经济成绩单上,受益于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助力,外贸出口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增长6.7%,相比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投资增速,可以说是一马当先。而在这背后,是科技创新赋能下的产业升级。
基于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了调整。去年“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论述调整为今年“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的判断。换句话说,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将拉动内需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科技创新则成为内需提振的重要助力,以科技创新来破解内需不足的难题,正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思路。
那么, 如何用科技创新这把“钥匙”打开内需的“大门”?
与去年相同点在于,通过科技创新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增强企业竞争力。比如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力度,通过传统产业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式来实现转型升级;开展“人工智能+”来跟上AI发展热潮;培育未来产业。这些领域,去年和今年的表述虽有差异,但发力方向大同小异。道理也很简单,缔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是为了壮大企业,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而只有企业强大、产业兴旺,消费者的收入才能有保障。所以,科技创新在产业端依然会保持发力状态。
与去年差异点在于:其一,以科技应用示范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会议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打通科学技术到市场应用成果落地之间的堵点,以示范引领中小企业积极开展转型升级,包括技术改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的案例将手把手教会中小企业,全面升级中国经济、优化中国经济结构。
其二,以金融资本要素助力科技腾飞。科技创新需要钱,而企业通过经营内生的资金是有限的,有限的资金会导致科技创新进展缓慢,不利于中国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中国科技创新要腾飞,必须要利用好金融工具,会议提出“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此举是中国科创企业的好消息,同样也是中国股市投资人的好消息。在资本要素加持下,相信2025年中国科技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
其三,科技创新的最终落点就在扩大内需上。首先是以创新缔造新消费。会议提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此举意在为中国消费市场添加新动力,做大消费市场规模“蛋糕”。其次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为发挥市场经济的功能,我国一直鼓励公平市场竞争,而“内卷式”竞争不同于公平竞争。举例而言,比如部分行业由于供过于求被迫亏损销售,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再比如有企业利用自身的行业支配地位,迫使供应链企业低于成本价格销售,而这样做的结果,要么是供应商倒闭,要么是供应商被迫以次充好,以劣币驱逐良币。这样一来,市场不再是公平竞争,而变成“内卷式”竞争。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也需要依靠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如何消除“内卷式”竞争呢?主要通过两条途径:第一,是通过科技创新给消费品赋能增值。比如智能化、网络化、电动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模式,具有更高智能水平的新能源车能够比竞争对手卖得更贵。第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内卷”。比如通过数字技术来提高市场的信息对称性,令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实现互信,知道一分钱一分货,那么“内卷”就能大大地减轻。有商家通过成本系统,让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包含的利润和成本一目了然,就可以买得放心。
综上而言,2025年中国将用科技创新的“钥匙”打开扩大内需的大门。故而,科技创新的侧重点也将有所变化,科学技术、数字技术、绿色生态技术将更多和消费市场结合,解决内需市场的堵点痛点。另外,2025年科技创新不能只为消费者需求服务,也要考虑企业的需求。例如随着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部分企业出于安全考虑,数字信息软硬件国产化替代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中国科创企业应满足这些安全方面的新需求。(作者是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