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餐吃不饱 对营养午餐的监管别“营养不良”

2012年11月26日 10:14   来源:华西都市报   杨国栋

  “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营养午餐。”连日来,在湖南凤凰县支教的大三女生小梁连发微博,揭露支教看到的“营养午餐”现状。“国家拨款3元弄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牛奶和一片巴掌大的小面包,你们要让这些孩子饿死吗?”(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3版)

  国家每人补贴3元的“营养午餐”,学生真正吃到嘴里的不过2元,营养餐供应商的“利润率”高达50%。而这样糟糕的“营养午餐”,居然还是经公开招标确定的。合同书也没有对配送面包、火腿肠的大小进行规定,只是笼统地写明配送物品总价3元。这难免让人生疑:标注价与实价之间的“差价”,又成了谁的唐僧肉?

  “营养午餐”缩水并非个别现象,据媒体曝,广西那坡县有学校将补助用于购买营养品“壮壮水牛奶”,供货商可从3元补助中赚取1元。青海也有学校将补助款采购萨其马等零食。还有个别地方政府拖延下拨补助款,导致学校只能赊账供餐。

  国家推行“营养午餐”,无疑是一项造福广大农村学生的好政策,但如果执行疏漏,监管缺位,那么善政难免走样,“营养”的也未必是广大农村学生。

  应该说,对“营养午餐”的供应,不可能是无成本运作,但对成本的统筹,不能压缩“营养午餐”这块蛋糕。如果营养午餐在雁过拔毛下,失去了起码的营养保障,连果腹都难,那么,营养午餐的救济属性也就被削弱。可在某些地方,供应商、学校都把营养餐作为分肥盛宴,从中牟利,甚至是拿臭鸡蛋、过期牛奶充数,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营养午餐缩水,与“营养午餐”没有统一标准也有很大关系。在现行物价下,3元钱应物尽其用,尽量给孩子必需的营养补给。如果午餐供应的价格任由供应商说了算,那么,很可能出现“差价”的空子,而这也演变成其捞油水的契机。

  笔者曾深入实地,了解营养午餐的落实情况,发现“营养午餐”变成面包、牛奶不仅不符合许多农村孩子的饮食习惯,也难买到像样的面包和牛奶,难让孩子吃饱。相形之下,完善学校食堂建设,改善学生的餐饮标准,“让孩子吃上可口菜,喝上热汤”,来得更实在。

  “营养午餐”计划要真正达到预期目的,需要一个量价标准,也要加强监管,比如公开各项采购帐目,由家长代表参与采购洽谈,对肆意挪用和拖延下拨补助款问题,也要进行追责,唯有如此,才能让农村学生真正感受到制度关怀。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