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午餐” 亟待构建监督体系

2012年11月26日 07:17   来源:西安晚报   苑广阔

  “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营养午餐。”连日来,在湖南凤凰县支教的大三女生小梁连发微博,揭露支教看到的“营养午餐”现状,“国家拨款3元弄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牛奶、一片小面包,你们要让这些孩子饿死吗?”(11月25日《羊城晚报》)

  通过支教志愿者的爆料,起码可以了解两个事实:一,“营养午餐”未必有营养,毕竟一盒牛奶一片面包所包含的营养成分极为有限;二,“营养午餐”对多数孩子而言可能不够吃。这也就意味着,国家旨在改善农村小学生午餐困难,营养不足问题而专门推出的“营养午餐计划”,到了学生们这里,却可能面临“吃不好,吃不饱”的双重尴尬。

  实际上,“营养午餐”推行的地区,绝大多数都属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如果能够把3元钱的“午餐费”不打折扣的用到孩子们的身上,足以让孩子们的午餐有荤有素,吃饱吃好。而现实和愿望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距离,最大的原因,就是“营养午餐计划”在推行的过程中被打了折扣,走了形式,最终导致孩子吃到嘴里的或者是根本不够3元钱,或者是够了3元钱,但是却“没吃好没吃饱”。

  国家财政每年拿出160亿元推行“营养午餐计划”,先不说这笔钱多还是少,首先必须保证这笔钱能够被落到实处,能够全部转换成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而要实现这一点,就不能只有拨款而少有监督。从支教志愿者反映的情况来看,现在“营养午餐”计划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只有拨款而缺乏监督。乃至于这3元钱的午餐怎么吃,吃什么,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既然连标准都没有,又何谈监督?既然没有监督,那么就很难避免这笔钱遭遇克扣,遭遇缩水。

  因此,为了便于3元钱的午餐费能够不打折扣的花在孩子身上,吃到孩子嘴里,首先需要因地制宜,制定一个午餐标准。比如不同的地方,孩子们吃的东西可能有所不同,北方学校的孩子习惯吃馒头,南方学校的孩子习惯吃米饭,但不管是米饭还是馒头,在质和量上,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保证孩子能够吃饱。在保证主食吃饱的情况下,再进一步制定午餐菜肴的标准,讲究营养。比如这顿午餐,是一荤一素,还是两荤一素;荤素的基本比例如何搭配等等,都应该有标准可依。

  有了具体的标准,接下来就是谁来监督的问题。要想让监督真正发挥作用,除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之外,还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这个第三方,可以包括学生的家长、支教的志愿者、媒体的记者等等所有热心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监督的客观公正。当“营养午餐”计划有了可行的监督标准,建立起了有效的监督体系,“营养午餐”才能真正有“营养”。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