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探子母亲被劳教 “被劳教”是进京上访的唯一出路?

2012年11月22日 15:51   来源:大江网   宿田翁

  八旬老翁进京上访被劳教,警察带氧气袋以防万一。10月17日,刘春山站在自家门前,向记者展示“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去年4月,他因“上访扰乱公共秩序”被送入辽宁营口市劳教所。近日,北京学生郭大军披露,母亲从甘肃进京来看他,被警方遣返劳教。这是最新一起引发争议的劳教案例。此前一个月,辽宁营口,一名年逾八旬的老人刘春山,结束了为期一年半的劳教处罚。他们的经历让人唏嘘,他们被劳教有着同一个原因:上访。(11月22日人民网)

  新华社曾评论,一些地方官员已经把劳教当做对待上访户的“神兵利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指出,从劳教的作用来说,维稳功能已压过了教育功能。对刘春山的劳教没有必要,也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当今中国最严厉的刑罚都充分体现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更何况劳教。

  近年来,中国各地因对地方行政、司法部门不满而到北京寻求高层解决问题的人数居高不下。到北京上访喊冤的民众,大多都是状告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其中状告司法不公的上访者比例最高。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正处在利益格局调整、社会矛盾多发的转型时期,更反映了许多地方政府和政法机关执政、执法能力低下、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现实。各地上访人员汇集北京,不仅给首都形象“抹黑”,也可能妨碍到一些重大政治活动的顺利进行。大批上访者涌入北京令中国当局感到不安,这一现象是古代老百姓进京“告御状”传统的延续。然而,这反映出人们对地访法院和官员的不信任。中国高层多次要求各地政府在基层解决问题,各地政府也多次派人劝导、甚至用暴力堵截上访人员赴京,但效果一直不佳。

  上访者要解决问题,最终还是得回到自己要控诉的地方政府或者司法机关。老百姓进京上访的人数居高不下,笔者认为普遍进京上访者总是包裹着太多的无奈与悲怆,传递出一种更加沉厚的苦涩与伤痛。也许,北京是他寻求救赎与公平最值得信赖的地方。

  民意不可侮辱,民智不可轻忽。但很多时候,民意已经过河,有些权力还在摸着石头。要彻底解决进京上访的问题,必须加强源头治理,强化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基层信访干部要做到勤走访,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报送信息,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尽量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防止因调处不及时、解决不到位而使小矛盾变成大纠纷,民事案件变成刑事案件,正常访变成异常访,初访变成重复访、甚至越级访。真正实现干部在一线工作、矛盾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