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瑜: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 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2012年11月13日 06:5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新华网联合《半月谈》杂志社开展的十八大“每日调查”中,截至11日12时,超过7成网友以肯定支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坚持绿色、低碳理念”选项的方式做出了回答。这种来自网民的个体自觉与十八大报告发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动员令”形成了生动鲜活的互动和呼应。(11月12日新华网)

    建设“美丽中国”,让老百姓拥有一个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家园,需要公众自觉践行随手关灯、减少浪费、节约用水等绿色、低碳理念,更需要工业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科学发展。

    2009年,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等发布的《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蓝皮书中提到,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约占总污染比重的70%,其中工业企业污染中的50%是因为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环境污染得不到根治,这些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人民健康甚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并不鲜见。这说明,随着老百姓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转变工业企业生产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当务之急。

    其实,自十六大以来,中央不断提出要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为什么工业企业污染仍然难以杜绝呢?

    今年6月份,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在世界环境日高层论坛上表示,他对一些地区领导仍是GDP挂帅的作法表示担忧。在以GDP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发展本地经济,难免对污染严重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曾有媒体报道,金昌冶炼作为一家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铜陵有色的分公司,却将酸性污水直接排入长江达40年之久,老百姓只能慨叹“现在的污染就是不死人就行”。地方政府的纵容使企业的污染环境相当宽松。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会主动增加治污成本、减少盈利。即便有些企业因污染受到惩罚,但他们的违规成本与污染收益相比不值一提,所以他们仍然不会主动治污。2011年,我国由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2万多亿,占GDP比重超6%。应该说,这些损失的最终买单者还是老百姓。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那么,建设“美丽中国”,就不能让老百姓成为企业发展的牺牲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科学发展才是众望所归。(梁瑜)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专题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