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官网PS送锦旗图片 折射政治浮夸风

2012年11月01日 10:32   来源:荆楚网   白术

  有网友发现,在云南昭通市政法委主办的昭通政法网上,一条讲述昭通威信县公安机关帮助失主追回被盗摩托、失主赠送锦旗致谢的新闻中,配图有明显的PS痕迹。网友纷纷惊呼,“太雷人了”。(10月31日南都网)

  继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在公路上,河南嵩县旅游网照片中领导飞在山顶,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冒雨视察之后,云南昭通市又再现ps风波。据媒体报道,这幅图的原始出处为昭通公安网,图片配稿与昭通政法网上的稿子相比,内容大体一致,只不过昭通政法网一个多月后再次发布这一新闻时,将事发时间延后了2个月,图片也作了PS处理。对此,昭通政法网上稿件的作者———威信县旧城派出所所长陶余雄表示,不清楚具体情况。

  众所周知,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是政府形象的明信片,是群众了解地方政府“第一窗口”,群众咨询政策也好、反映诉求也罢,都需要通过政府网站。不管是宣传也好,自身工作需要也罢,这样的弄虚作假究其原因是由于平时工作浮于表面,人浮于事,这样的行为是公务员懈怠症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自身形象的塑造,更是对政府形象的损毁。

  诚然,现在政府的工作压力较大,不仅承担着日常的工作,还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名片,寻找工作中的亮点。伴随网络媒体的兴起,信息技术的进步,一切宣传都要求“有图有真相”。再加之,现行的政绩评价体系,则过度依赖那些表面上的东西,重形式轻效果,干得多不如宣传得多、干得好不如总结写得好,以至于表面文章大行其道,

  但笔者以为,就算压力再大,也不能如此儿戏,一味地“复制粘贴”。虚情假意的宣传不但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反而会使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越走越远,作为领导干部,与其把虚假的光辉形象定格在画面里,倒不如将真实的感动定格在群众的心里。打造高标准形象,就应该脚踏实地的为民实事,办好事,只有是自己真正取得的成绩才能让群众广为传颂,才能真正地起到宣传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