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先生:房地产“限利”新政有违市场的逻辑

2012年10月28日 06: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说到“限”字,很多人的思绪马上会回到计划经济的年代,大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这个“限”字陪伴着国家和人民一同成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正当国人认为这个字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之时,它又吊诡般地原地满血满魔复活了。

    当然,它信的可不是春哥,而是相信通过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比市场机制更公平、更有效。房地产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限贷”、“限购”、“限价”之后,如今又迎来了“限利”。

    近日,陕西出台楼市调控新政,要求商品房利润须控制在10%左右,并且要求各地要按照各项指数测算出较为准确的土地、开发成本,在此基础上,加上10%左右的合理利润率,得出房屋最后的售价,超出价格区间的商品房将无法在价格主管部门备案,也无法取得预售证。

    从地方政府角度来讲,在一些地方想方设法突破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变换花样救市的情况下,陕西有关部门通过测算和控制房地产的利润,主动加强房地产的调控,无疑值得赞许;从当地百姓角度来说,陕西楼市此前一直较为平稳,然而,随着大型房企的进入,最近几年部分项目出现非理性上涨迹象。此政策出台给他们实现“住房梦”带来了福音。

    但从可操作性来看,这个政策有待商榷。一个房子的成本是非常灵活的,这个房子的成本怎么来算,如何控制?开发商在操作性方面比政府的监管要灵活很多。如果限制所有项目的利润在10%以内,市场正常的有序竞争将会被抹杀,开发商群体将不会出现优胜劣汰的情况,企业做出好房子的动力也会大大减少。

    另外,10%的利润是按照一个项目整体来算,还是以一年的周期来算?总体来说,是比较难执行的一个政策。而如果不能落地,那么损害的就是政府的公信力;如果落地强制执行,不仅难度大且会抑制企业在此开发的积极性。可以说,该政策会使地方政府落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毋庸置疑,控制某个行业的利润率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虽然行政手段的效果最立竿见影,但后遗症也最为严重:整个市场经济可能会被严重压抑,土地资源也将被极大浪费,政府税收也会大幅缩水。其实,最好的方式还是应该采取市场的手段,通过调剂供给等方法来解决。

    从整个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倒退。30多年的改革,企业终于拥有了自主生产的权力,现在又部分地回到了计划经济。我们不是本着改革的精神来处理面临的问题,而是走回头路,用传统的行政手段来处理。企业的定价和利润都要按政策意图来做,这个政策无疑会扭曲市场秩序。

    也许有人会说,开发商都是一群唯利是图和没流着道德血液的人,从他们身上“割肉”是应该的。但人们是否会想到,面包昂贵的原因是面粉贵,面粉贵是因为税费过重呢?人们是否会意识到,政府过度介入经济活动后,“寻租”的现象难以避免,资源分配也带有主观任意性,哪里还有公平可言?人们是否能理解,利益的重新分配不能是由政府单独说了算,而是要符合法律程序?

    不久前,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必须克服“改革疲劳症”。仔细想想,这个动力的源泉就是市场。市场竞争的过程,本身就是决定公平公正的过程。但如果资源都是由政府来分配,那每个人都会有意见。所以,任何政策应该更多地体现尊重市场,保护产权制度、鼓励自由竞争和自由准入,让市场的逻辑发挥更好的作用。越是政府退一步,市场进一步,越是政府权力少一点,公民权利多一点,经济就会越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就会越幸福。(子房先生)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挤出灰色成本,解开楼市成本利润之谜

 

陕西楼市新政:限利政策怎能抑制房价?

 

陕西房地产“限利令”政策善意如何释放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