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众议:温岭虐童幼师 道德失范"瘟疫"蔓延的苦果

2012年10月27日 07: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24日有网友发布图文微博爆料说,浙江温岭一幼儿园女教师虐待儿童,还拍了照。让人惊讶的是,这位无证上岗的“90后”教师称,此举“是为了闹着玩”。得知消息后,温岭市教育局联合当地街道办发出通知,责成涉事幼儿园整改,并向公安部门报告,涉事教师颜某则遭辞退。(10月25日 南方网)

 

温岭虐童幼师

 

浙江温岭一幼儿园女教师虐待儿童

 

    “虐童案”频发戳痛学前教育“软肋”

    中国经济网网友 蒲健

    大多数幼儿园以盈利为目标,按市场经济规律这无可厚非,但其中部分幼儿园放弃了公共责任担当,放松幼师队伍的培训管理,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办园唯一宗旨,这让虐童事件发生有了“土壤”。“黑园”常常是管理混乱、责任缺失,对于虐童事件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麻木态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解决办法,这正给虐童行为壮了胆、撑了腰,让引发虐童“惨剧”不断上演。

    幼教虐童,为人师表情何以堪

    中国经济网网友 元宝熊猫

    这些教师也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残忍殴打,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恐怖、摧残和不安全感,久而久之,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就容易形成心理亚健康或是心理问题,进而导致这些孩子现在乃至长大后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更有甚者从此走上犯罪的道路。尽管相关部门及学校心理发展的呼声很高,绝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心理发展意识还不够主动,不够积极。反映到实际教学中,就是粗鲁的管理手段仍大量存在,心理软暴力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完全忽略了对孩子起码的尊重和理解,以及温情脉脉的心理关怀。

    “虐童”事件折射社会浮躁心理

    中国经济网网友 郭秀猛

    在道德迷茫的世界里,出现“虐童”这样的悲剧已不足为奇,是社会道德失范“瘟疫”不断蔓延的无情苦果。现在人们压力山大,就业、教育、住房、养老等一座座大山压得人们出不来气,为达目的人们无所不用其极,开始寻找捷径,凡事都急功近利。在巨大压力下,不仅钢筋会出现物理上的扭曲,人也会出现心理上的畸形,有的人选择了结束生命,有的人选择了精神失常,有的人选择了心理变态。很多人为了能有一份工作,仅仅想着得到工作,而忘了这项工作需要具备什么。

    莫放大老师虐童的负面效应

    中国经济网网友 张立美

    在目前社会对教育不信任的情况下,特别公众对入园难、入园贵不满意见比较大的现实环境之下,公众不应带着片面和情绪化的过度解读90后幼儿老师虐童事件,媒体也不应该过度放大虐童的负面效应。即使虐童时间接二连三发生,应当仅限于个案范围,不要扩大到整个学前教育。不可否认,当下确实有不少教师背离师德,作出有悖师德的事情,侵犯了学生和家长的合法利益,伤害了社会的心,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大多数教师是合格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教师,虐童的幼儿老师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拥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纵然由于教育理念不同,可能采取体罚手段,但是不会做也没有做过虐童之事。实际上笔者很多同事看到这则新闻之后,也非常愤怒,纷纷谴责虐童的幼儿老师。可以说,社会应当对我们学校和广大老师要有信心,只有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保障孩子健康成长,才能教育好孩子。

    加强职业心理环保才能不出现“魔鬼幼狮”

    中国经济网网友 金真

    为何现在有那么多的人心理会“变态”、做出种种不但严重违背职业道德且严重践踏社会道德的事情?这与当下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且无处可以宣泄是有密切关系的。现在不论是医生、教师还是白领、农民工,不仅要面面对日日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地承担买房、孩子教育、父母看病、升职上位等沉重的社会压力。正如前几日一项调查说的,现在很多人的生活状态是“惶恐”,而天天生活在惶恐之下又没有正常的宣泄途径的话就会导致一些抗压能力不强的人的心理发生变化甚至扭曲,让他们把孩子、病人或者动物等当成了发泄压力的对象。

    我们的社会要更加重视当前并未得到重视甚至是被忽视的职业心理环保问题。尽管职业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是抽象不可见的,但这并不代表就不重要。相反,人的职业心理环保若是得不到保护、若是一直在被污染,那么即使温岭教师被惩处了但也难以确保其他地方不发生类似的悲剧。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